|
|
|
横卧在辉南北境的辉发河,为第二松花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脉中部,主源为杨树河子,全长289公里,全流域面积16314平方公里。沿龙岗山脉东北流向,经梅河口、辉南县和桦甸市,与第二松花江汇合。德惠人刘爽所著《吉林新志》曾记载:“辉发大支流也,凡奉天之东丰、柳河、海龙、辉南、金川五县,吉林之磐石、桦甸二县,皆此河域。长约七百里,众流毕汇,水势几与松花江相埒。土人称其下流,总曰吉林乌拉,满洲语,吉林为沿,乌拉为江。此江上源曰苇塘,亦曰柳河。至海龙县西,左岸纳沙河,绕县城南而东,纳大平河(大沙河)又东流,右岸连纳红草沟、三绕河二水,皆大小流。又东入吉林境,至桦甸县桦树林子镇西南对岸注入松花江”。辉南的历史是从辉发河流淌出来的,辉发河流域是吉林省远古文化的摇篮,在它的两岸,有大量的原始文化遗址,留下了万年间人类文化遗存,记录着辉发河流域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全部过程。辉发河沿途汇入支流众多,主要由左岸的梅河、沙河、大沙河、当石河、窝太河、呼兰河、金沙河;右岸的一统河、三通河、蛤蟆河等十余条河流汇聚一起,既灌溉了两岸的沃野良田,也灌溉了这里的文明。绵延数百里的辉发河流域,是吉林省远古文化的摇篮,在它的两岸有大量的原始文化遗址,留下了万年间人类文化遗存,记录着辉发河流域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大部过程。辉发为女真语言,翻译为柒青水,即染靛布剩下的水。唐代称辉发河为卫乐河、发卢河,辽代称回怕川,金代称晦发川,明代称辉发江。辉发河形成的年代,已无可考证的史料,正是这如画的山水,正是这久远的历史,孕育了辉南人的聪明才智和宽广胸怀,成为这片土地的“母亲河”。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