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过后,号称“金梨之乡”的孤山梨花便在春风中怒放了。那洁白的梨花,淡淡的幽香,令人留恋,使人忘情。可是,您知道梨花为什么是白的吗?
据说在很久以前,孤山脚下姓杜的人家有一后生,名叫杜昌,父母早亡,按照父亲临终的话,十岁的杜昌寄养山口的东涧村一个姓李的人家。杜、李两家相处多年,交往甚密,唯只这李家夫妇年纪尚大,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天生丽质,起名丽娘,年方八岁。至此杜昌和丽娘成天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
过了旧历年,杜昌已长到十八岁了,英俊灵秀的后生,成天上山狩猎,练就了一副好体格,尽管丽娘父母待他如同亲生,但最终还是感到自己已是大人,该自己出去生活了。过了元宵节,他参拜丽娘父母,说明原委,丽娘父母想想也对,便点头同意了。唯只有丽娘在一旁默默垂泪。
十六岁的丽娘,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她不象别的女孩子爱披红挂绿,她素喜高洁清雅,那一身洁白的衣裙,衬得她红润的脸庞更加妩媚动人,尤其是那双长长睫毛的眼睛,象两汪碧澈见底的山泉,抬起来亮晶晶,低下去静幽幽;她脖子常系着一条洁白的长绢,象天上的白云丝,在胸前飘呀飘。那时孤山里的泉非常多,汇在一起唱着歌从丽娘门前绕过。每当丽娘到小溪边淘菜,水中的小鱼便向她游来;她和杜昌哥到孤山采蘑菇,唱起歌来,各种鸟都停止了鸣叫。如今杜昌哥要走了,丽娘怎能不依恋呢!
杜昌走后的一天中午,丽娘正在小溪边漂洗自己的白绢,不料被河东县衙踏青春游的公子瞧见,这公子平素东游西逛,不务正业,看见丽娘,邪心顿起,命下人不由分说,抢上便跑。
李家夫妇丢了女儿,悲愤交加,怎奈年老体衰,不到两个月,先后亡故。
再说杜昌并不知丽娘被抢之事。他和丽娘分手后,便上了孤山的法云寺,拜法云和尚为师,习功练武。杜昌在法云寺学了一年零六天,他一箭能射穿七十七道又坚又硬的孤山麻石,一天能走六百六十六里山路。下山时,法云和尚告诉他:“孩子,快去救丽娘,再迟就没救了!”随后他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杜昌。法云和尚本来早该谈及此事,只恐杜昌练功分心才迟迟相告。法云和尚虽然施了法术仍使丽娘保其女身,但最长也只有一年,过了一年就无计可施了。杜昌倒身拜别了师傅,到丽娘父母的坟上痛哭了一场,遂背弓携箭,向河东县府赶去。
丽娘抢回后,公子曾对这个十六岁的女子垂涎欲滴,但他一挨丽娘的身,便浑身打颤,无奈把丽娘关在花园旁的小房里。小房又黑又潮,丽娘想父母,想杜昌哥,白天晚上只知道哭,直哭得十五没月亮,直哭得没到秋天花园的树叶又枯又黄。
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杜昌潜进了河东县府的花园,一用力便把小黑房门上的锁扭断了,抱起丽娘就跑。
河东县衙发现了,在后面追。
杜昌抱着丽娘,拼命往孤山跑。
看见法云寺了,杜昌大声喊道:“师傅,我来了!”
法云和尚早就站在山门口。他念动真言,顷刻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道蓝光把追兵化为灰烬,公子也没逃脱。
云散天晴,不见了杜昌和丽娘的影子。但孤山山口出现了一棵奇怪的树,下面的身子带刺,上面的枝丫上挂满了洁白如雪的花。
一阵山风吹过,山泉汩汩,如雪的花瓣伴着淡淡的幽香飘荡在绿茵茵的山间。后来,孤山一带的人们说,这树是丽娘和杜昌的化身,不信,为什么现在的梨树总要嫁接在杜梨树上才能开花结果呢?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