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8-9 来源:通化日报 作者:孙彰谦 吕咏鸿 |
年初以来,集安市通过学思践悟,将“四种形态”比喻为风、雨、雷、电,即常刮风、勤下雨、少打雷、放强电,推进纪律审查工作深入开展。今年1至7月份,全市受理群众信访举报81件次,初核案件线索126起,全口径立案114起,结案10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83人,立案免处15人,组织处理8人,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常刮风”,通过教育感悟、责任传导,筑牢党委、纪委双责共担、共同发力的思想防线。集安市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中,既注重惩治腐败,同时更注重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年初,制定下发《“两个责任”工作任务分解表》,列出“责任清单”,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要切实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党员干部。通过“学、研、考”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的纪律意识;开展2期专题培训、16场次研讨,66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围绕贯彻《党章》、《条例》、《准则》,每个月对副科级以上领导进行一次闭卷考试,连续6次不及格的进行组织处理;每逢重大节日、重要公务活动、重大事项办理之前,都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提醒。市委和纪委分别向全市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提醒函》,要求被提示人签字背书,并向基层延伸提醒。同时,采取个别和集中约谈的方式,对77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进行约谈。今年以来,发送提醒短信1200条,发布提醒公告2次,下发廉洁过节通知3次。
“勤下雨”,通过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用严格的纪律管住“绝大多数”,不让问题隐患延伸壮大。集安市在纪律审查中,灵活运用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有效防止了党员干部由“破纪”滑向“破法”,用严格的纪律管住“绝大多数”,实现不让问题隐患延伸壮大的目标。组织专业人员研究编撰《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学习贯彻〈准则〉〈条例〉实践参考》、《纪律审查工作手册》等一系列工具丛书,对函询谈话、案件线索处置等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使纪律审查工作学有教材、用有参考、行有规范。通过日常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等措施,主动出击寻找问题、收集线索,着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今年以来,深入开展纠正“四风”等监督检查、联合检查20余次,发现和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4起。年初以来,共给予党政纪轻处理及立案免处74人,占处分人数的74.8%,组织处理8人。
“少打雷”,敢于担当,突出重点,坚持盯紧“关键少数”,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集安市始终坚持盯紧“关键少数”,紧紧围绕“六大纪律”,坚决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切实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能抓住一体责任承担这个关键,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强工作沟通协调,及时提出对违纪人员职务调整的建议,形成党委、组织部门和纪委一个思想共事、一个平台办事、一体责任承担的局面。通过对“少数”构成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及时给予重处分,作出职务调整,最大可能地防止其变成极少数,遏制腐败增量。今年以来,给予重处分18人,占总结案数的19%。
“放强电”,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勇于担当,严格执纪,形成对腐败的强力震慑。在纪律审查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的要求,对涉嫌违法的问题坚持快查快结,集中力量查清主要违纪事实,依纪依规做出处分决定,其他一律作为线索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同时,在党委一个态度、一个标准的大力支持下,发挥大要案协调组作用,各有关部门敢于担当、精诚协作、及时出招、精准定性,确实起到查办一事影响四方,拿下一人震慑整个群体的作用。今年以来,移送司法机关4件4人。通过严惩极少数,切实减少腐败存量,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邸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