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集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集安

  地方资讯
集安市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
集安市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全力推
民政局:杜绝“节日腐败” 保证廉
集安:创建特色小镇
集安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
集安市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吉林银行通化集安支行项目扶持助力
我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
 
  节约行动
县税务局多措并举做好税源管理工作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通化打造群众满意就业服务平台
集安:全力清火患保安全、迎“双节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开创农田栽参走出共赢之路——来自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的报道
时间:2016-1-31  来源:新农网  
  我国传统人参种植是以毁林、牺牲生态平衡为代价进行发展,这也是影响人参产业向纵深发展的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为实现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参产品附加值,解决参业发展破坏林地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农田栽参道路,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之路,并且获得吉林省农委首批“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
  
  转变思路,大胆探索,走农田栽参之路
  
  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集人参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法人朱贵林从1988年开始从事人参种植、收购、加工与经营业务,并先后在大路镇、榆林镇、通化县金斗、北沟、黑龙江省饶河县等地进行人参种植,同时也在山东省文登市开始农田大面积种植人参的探索。经过几年的试验,2008年转址集安市榆林镇朱仙村,目前公司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100亩。所产人参产量高、品质优、形态美,可与韩国人参相媲美,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2013年末产鲜参1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500万元。
  
  尊重科学,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农田栽参技术
  
  人参生长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培育高附加值的人参产品,对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要求更是严格。为此,该公司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田栽参项目建设,累计投资2800万元用于农田栽参技术研发及基地建设。
  
  一是探索农田栽参先进技术。该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省参茸办公室、集安市人参研究所合作,探索建立了以“复式棚”遮阴技术为核心的农田栽参技术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解决了发展参业与保护林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
  
  二是探索技术创新,实现土壤改良。该公司在总结我国传统人参栽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采取多次深翻、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的土壤改良做法和高作床、实行1.3和1.4制斜栽先进技术,使农田栽参成本远远低于韩国人参的种植成本,而且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并且无石头,使低产田变为高产田或菜园子,有利于参后粮食及其它作物增产、增效。
  
  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该公司在选地、土壤改良、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遮阴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生产。6年来,共完成田间生产日记录200余次,做到了产前有计划、有方案,产中有检查、有记录,产后可追溯。
  
  未来发展定位及目标
  
  推广农田栽参是解决目前宜参地资源减少,保护生态资源,提高人参产业附加值等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人参产业未来的发展从山上到山下、到农田,这是一个方向和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参业,实现参业可持续发展。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秉承保护生态,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人参产品为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实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通过农田栽参技术的推广普及,带动集安人参产业快速发展。2014—2015年,公司将投资1000万元,开展300—500亩农田栽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厂房扩建项目的实施。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优质鲜人参3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通化市节约网   梅河口市节约网   通化县节约网   辉南县节约网   柳河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