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江城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江城

  地方资讯
蛟河市公安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服务
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召开秸秆禁烧工
全省草地贪夜蛾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美术教师“
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新建水上动
吉林市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吉林市松花江避暑休闲季在“云”端
 
  节约行动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农民节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北山泛雪堂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6-4-2  来源:江城日报  

  泛雪堂,坐落在吉林城北山东峰的半山处。凡是寻访北山的人,总是绕不过泛雪堂。一座泛雪堂,有人识得,有人识不得,无论识得识不得,都会停下脚步来打量一番。

  泛雪堂,南居峭壁,北临山道,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堂外为一周檐廊,门前两廊柱,红漆之底,绘以缠绕彩龙,呈腾飞之状,分外醒目。

  一

  泛雪堂前有一景点牌,其上介绍说:泛雪堂——1924~1926年始修北山公园时所建。匾额由清朝状元、光绪帝老师翁同龢题书。楹联由宋小濂题:脚底烟云堪憩息,眼前城市隔喧嚣。宋小濂的题联,我深信不疑,而对翁同龢的题书,却不免有些诧异。北山始建于1924年,而翁同龢逝世于1904年,这就是说,泛雪堂问世的时候,翁同龢已经离世了。不过,也有两种可能使得这种“时间差”合理地存在:一种可能是翁同龢生前应人所求,预留了三个字;再一种可能是人们从翁同龢的手迹中择选出单独的“个字”来,最后拼合而成。

  然而这样的解释,仍不尽如人意。有不少吉林文化的资深老者曾回忆说,泛雪堂确实是翁同龢所书。于是我又想,这其中是不是忽略了某个环节或某个细节,莫不是北山的泛雪堂还有个前身,也就是说在北山公园修建之前吉林城里已存在泛雪堂了,而北山的泛雪堂并不是最初的泛雪堂。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泛雪堂的问世时间就往前提了一大截,虽然具体时间不详,但至少翁公仍然健在,这样一来,就与题写泛雪堂匾额之说相吻合了。

  不管是择址重建,还是辟地新建,泛雪堂能在北山落脚生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北山位于吉林城的怀抱之中,可谓寸土寸金,能在此运思筹划,其码要有过人的胆识,而要完成复杂的建设过程,势必要有诸多的“要件”作为支撑。

  二

  透过泛雪堂灵动的飞檐和中规中矩的格子窗,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捡拾点点遗迹,努力还原历史,哪怕是极少的一部分。

  吉林北山,置德胜门外,东接玄天岭,西望小白山,远有朱雀相罩,近有松水相环,风景奇妙,气象万千,实为关外胜境。这一年,始有公园之议,而当局者为图省事,便将建园一事租给了商人承办。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北山公园呈现更多的是商人色彩。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历史的轨迹改变了方向。这个人,不是别人,乃“吉林三杰”之一的徐鼐霖。1919年徐鼐霖出任吉林省省长后,以为“租给商人承办”十分不妥,便命警察厅取消地契并予以收回。徐鼐霖具有官员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其“要位”非他人能比。历史就是这么充满着趣味,似乎一个城市的文脉总要与一个人的文化脉动发生联系,而吉林北山的幸运和泛雪堂的幸运,就深藏在这充满趣味的历史中。

  在我的想象中,吉林城是先有北山公园及其庙宇,而后才有泛雪堂,及至读到《始修北山公园记》,方知泛雪堂和北山公园是一起筹建起来的,作为众多开发项目之一,泛雪堂是列入北山公园的蓝图中的,并且是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翻开《始修北山公园记》,其中对泛雪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十分详尽:“自山麓至山腹曰怡绿山庄,再上入庙,后门西庑曰松风堂,正殿之东曰翥鹤轩,西曰暂留轩,殿之西南建楼三楹,曰澄江阁,高出山半,万屋鳞鳞,江山烟树,一览无际。折而南下曰泛雪堂,石级齿齿,或错或整,随人踵趾;再下有石梁,梁之旁有花坞,沿途花树位置楚楚。”而对上山的路径,《始修北山公园记》更是娓娓道来:“由旧道上,则先怡绿山庄,然后澄江阁,由新道上,则先泛雪堂,而后怡绿山庄。”

  泛雪堂能在北山公园的规划中稳占一席,并且以独特的风貌亮相于北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建园功臣李敬山。修建北山公园,是吉林城的形象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可谓千秋大计。之所以李氏担纲,自然是其能力和威望使然,而我想要说的是,在李氏走马上任的那一刻起,手中便也握有了生杀大权。常言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变变规划、动动图纸之类也是常有的事,如果随便找出个“经费不足”或“尚不适宜”的理由,都会使泛雪堂惨然腰折。但李敬山却效法了徐鼐霖,最终成为了泛雪堂大作的收笔之人。

  三

  1926年,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年,泛雪堂落成于北山之上,成为了文化人雅聚的文化沙龙。作为文化沙龙的泛雪堂,其形成至少还有三个因素不能忽略:一是吉林城坚实的文化根基;二是吉林城文化气候的形成;三是“吉林三杰”的力度。

  吉林城山水饱满,一直被誉为毓文滋秀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根基。自1867年吉林城设置吉林将军后,吉林城便成为了吉林一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吉林城将新思潮融入了本土文化中,进而呈现出了新的发轫姿态。

  与此同时,吉林城的文化气候业已形成。我们不妨再次提起徐鼐霖,且把他的《会友》一诗拿来一读:“年来朝市作林泉,朋酒相招意洒然。鹤返故巢寻旧路,龙还沧海觅深渊。竹林雅会思当日,洛社流风似去年。我亦有缘参末座,嘤嘤求友涌诗篇。”诗中描绘的是和诗友们雅聚的场面,好不热闹。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曲水流觞”的典故来,正所谓“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文化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深厚的文化根基,需要漫长的时间熏染,更需要春风化雨般的力度催化,而这种“力度催化”主要来自“吉林三杰”。作为吉林文化的领军人物,“吉林三杰”不但有着强烈的文化依恋,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体验。时至1924年,宋小濂业已64岁,成多禄60岁,徐鼐霖59岁。可见这时的“吉林三杰”不但年龄进入了成熟期,而且文学作品也闪耀着丰满的光彩。

  如果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吉林城留下了深刻的文化记忆的话,那么这种记忆的标志无疑是泛雪堂。

  北山之上并不只有泛雪堂,北山之上却独有泛雪堂。“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是宋小濂题在泛雪堂的另一副联语,反复读之便悟出了泛雪堂独立的品味和更深的文化意味。我们说,阅读吉林文化,总是绕不过泛雪堂的。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