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6-30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李信 |
云生字奇峰,姓伊尔根觉罗氏,隶满洲正白旗,生于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永吉县乌拉街(今属吉林市龙潭区)人。在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期间,他主持修纂了《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和《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为吉林省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古称布拉特乌拉,清代称打牲乌拉。“打牲”满语意思为渔猎,“乌拉”意思为沿江。这里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江河纵横,物产丰饶,为满族发祥地。清顺治四年(1647年),朝廷在这里设立隶属于内务府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其最高长官为总管,最初为六品,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升格为正三品。总管下属有翼领、骁骑校等官员及从事生产劳动的打牲丁。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辖范围包括今吉林市区及永吉、九台、榆树、舒兰、蛟河等部分地区,拥有22处采贡山场和64处采珠河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职责,是组织打牲丁采捕皇室所需的人参、貂皮、东珠、鲟鳇鱼、松子、蜂蜜等珍贵的生活和祭祀用品。历史上曾有“南有江宁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说。云生就是土生土长的乌拉街人。云生勤奋好学,精通满文,博览群书,曾入国子监,为太学生。成年后,云生进入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当差,不久任仓管,负责管理公仓。接任后他立即着手清点公仓库存,革除积弊,使公仓面貌焕然一新。他深得上司的赏识,5年任满后即转升骁骑校,不久又擢升为翼领。云生勤勉任事,尽职尽责。在为皇室采办东珠的劳务中,他亲身踏查,在沿松花江至黑龙江上游水域昼行夜宿一百多天,很好地完成了采集贡奉任务。 光绪六年(1880年),云生被朝廷任命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晋升新职后,他更加恪尽职守,年年都如期完成向朝廷进献的各类贡品采办任务。当年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异常热闹。松花江边停泊的船只结队连片,各地商旅络绎不绝。来自东北广大地区的大量奇珍异宝作为贡品云集于此,经统一检验登记,择吉日运往京城皇宫。这些贡品按时间可分为月贡、岁贡、万寿贡等,根据用途可分为食品、药品、祭品、装饰品等。在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期间,云生在总管衙门之后兴建了气势恢弘的宅邸。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内分庭院、南园、西花园三部分,其遗址即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乌拉街三府中的“后府”。 光绪十年(1884年),云生调集属下主持修纂了《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这部书比《吉林通志》早3年,是继《吉林外记》之后记述吉林情况的第二部吉林地方志书。该书取材于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立以来200多年间形成的地方政府册报、文书、档案等第—手材料,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述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历史。在该书卷四的《俄罗斯分界》、《海参崴驻防》、《东海驻防》、《库伦驻防》等章节中,如实记载了沙俄不断骚扰、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反映了乌拉兵丁在保卫边防方面的贡献。光绪十五年(1889年),云生又组织专人编纂了《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广泛记录了打牲乌拉区域山川、户口、人物等各方面情况,为地方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上世纪80年代,《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和《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收入《长白丛书》中,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云生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大举入侵中国东北,清政府一些地方官吏忽于抵抗,云生坚持固守孤城,保全了乌拉古城。光绪二十七年,云生升任为伯都讷(今扶余市)副都统。云生以70岁高龄远赴伯都讷就职。他悉心竭力治理因沙俄入侵而造成的混乱局面,在安顿难民、平息匪患、筹饷待兵等方面多有建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积劳成疾,云生病逝于任所,享年72岁。 《吉林日报》(2016年6月28日第08版)(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