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8-10-2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网站 |
“地不多,打点儿粮食够吃喝。” 在蛟河市黄松甸镇人的记忆中,改革开放之前,当地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寒山区,冷,很多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 40年后的今天,一朵朵小小的黑木耳挺起了这座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镇。时光定格于2017年:黄松甸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3亿多袋,干品产量1.2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 黄松甸的蝶变映射出中国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改革历程,让人振奋。漫漫改革路上,这朵黑木耳又是如何长成大产业的呢?它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发展奇迹?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神秘力量的支撑? “有形之手”牵动龙头打出“组合拳” 翻开黄松甸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从黄松甸食用菌产业被列为蛟河市主导产业之后,该市一项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有形之手”不时地挥动拳头,打出一套套“组合拳”。 从2007年开始,黄松甸连续举办了五届食用菌暨长白山特色产品展洽会,平均每届展会的参展商均达到50余家,食用菌客商、经纪人、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学者6000多人次,来自全国10余个省30余个城市。 产业化的支撑是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是龙头企业。对于产业的发展来说,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会像一盘散沙,不能及时增加产品的内涵,提高附加值,就会被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市场所抛弃。上接农户、下连市场的龙头企业串起了黑木耳产业的链条,最终形成黄松甸黑木耳产业集群。 在黄松甸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中,黑尊生物、多维食品、嘉绿宝食品、北芝菌业、花园菌业、中信菌业、晟达生物颗粒等生产加工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绿宝食品与上海农工商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做他们的生产供货商。“嘉绿宝”品牌木耳,在2016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中获得铜奖。压缩秋木耳每袋小包装18克,有着1比15的泡发率,节约空间,便于携带,适于长途运输。 像嘉绿宝食品一样,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着独立的追求、务实的行动。 围绕主导产业,黄松甸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扶持,龙头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镇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多家,其中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连接基地近5000公顷,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辐射农户4000多户。 大市场携手电商演绎“双轮驱动” 市场是一个晴雨表。 以前,当地农民常为黑木耳多种少种犯愁,种多了怕货贱了,种少了怕货断了。 如今,大家心里有了谱儿。伟光村村民邵材宏每年种植10万段木耳,用他的话说:“有了木耳大市场咱还怕啥,越多种越来钱!” 到黄松甸,当地人会骄傲地带你逛一逛食用菌批发大市场。“这是我们这里的一大‘景观’!”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陈连波介绍说,2004年,黄松甸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10多年的不断开发建设,现在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经营业户1000余户,经纪人3000余人。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市场的销售区域也不断扩大,辐射大江南北。大市场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40多个城市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拥有大客户群体2000多人。交易高峰期,大市场每天迎来采购客商达1000多人,日均批售木耳2万吨。 近年来,农村网络零售业风起云涌,黄松甸不少黑木耳经销商也跟上了新潮流。张国宏就是其中一个代表,2007年,20岁出头的他第一次“触电”,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目前线上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 “秋耳下来的时候,线下销售走货量比较大,主要是批发到全国各地。淡季主要靠线上零售,走的则是高端路线。”张国宏经营着蛟河市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每到收购季,公司都会到农户家收购黑木耳、菌菇等产品,分级筛选,包装出售。公司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达100多单。 2017年,全镇网上食用菌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让人惊讶“电车”的速度,让人感赞黄松甸黑木耳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商品品牌“变身”文化名片勇攀产业高地 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黄松甸黑木耳产业化的终极目标。砥砺前行,打造品牌、向市场要效益、攀上产业文化高地,黄松甸人的追求没有止境。 其实,不管是单打独斗也好,合作经营也好,黑木耳示范园区建设也罢,由于有了政府、菌农、市场的高度统一,加上气候、温度、水质等自然优势,以及先进、严格的工艺管理,黄松甸黑木耳因质量优良而享誉省内外。在全国各地的展会上,黄松甸黑木耳赢得专家和参观者的高度认可。 各类荣誉接踵而来:2002年以来,黄松甸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黑木耳之乡”、“省级科普示范乡镇”,在全国第七届菌物年会上被中国菌物学会评为“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在第四届中国食用菌协会大会上被评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镇”。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镇”。2009年8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 围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大做文章,通过基地建设,“黑木耳之乡”逐渐有了认可度和知名度。2010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黄松甸黑木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7月,国家商标局批准“黄松甸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品牌的引领下,黄松甸人努力攀爬黑木耳产业文化高地——全方位赋予黄松甸黑木耳更多的文化内涵,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融入蛟河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一步步完成由商品品牌向文化名片“质”的跨越。 没有理由不相信,乘着新时代改革开放之东风,黄松甸黑木耳发展之路会愈行愈宽、愈行愈亮。当“黑金”的光芒无限放大,它所照亮的就不仅仅是蛟河那一片天空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