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9-1-1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网站 |
如果说招商引资向外界传递了转型的强烈信号,那么项目建设无异就是积极地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桦甸上下一心共同作为,吹响了转型发展的时代号角。 2018年,桦甸市53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按照包保责任分工,桦甸市全力破解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融资贷款等问题,对重点项目手续实行领办、帮办,帮助企业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在项目建设的热潮中,新兴产业以做优做强的姿态展示了桦甸转型发展的清晰方向。 集群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推进胡庆余堂药业鹿胎膏、林蛙油等10余款保健品及隆泰制药年产60吨鹿角胶生产线建成投产,医药物流建成运营,推动参芝元长白山人参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成试生产,加快修正健康产业园、通化中辰药业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拓展医养结合、休闲健身、生态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建立健康产业孵化园,全力打造健康产业基地。 多元化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凯迪生物质发电、辉发河二级电站等项目建成运行,西金沟水电站加快建设,吉林奥博光伏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加快构建多元、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型能源强市。 规模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鼓励企业壮大规模,擦亮品牌,开拓域外市场,重点推进田谷有机食品二期、白云生态食品、过亿酒庄皇台酒业葡萄酒等项目建成投产,辐射带动绿色种养业成为能脱贫、能创富、有特色、有前景的富民产业。 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钙产业园建设,建成优质活性氧化钙、氢氧化钙、轻质碳酸钙生产线,整体生产能力提升到60万吨,打造全省行业龙头企业。 与新兴产业的兴起同步,传统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高端化发展机械加工业——重点扶持圆方机械改造升级,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实现半轴系列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推动泰中机械壳体、油泵等精密铸造产能提升;引导播种器制造企业优势互补、集约经营,年产量达到200万台。 规范发展金属矿产业——坚持环境保护优先、资源优化整合原则,加大对不达标企业清理力度,引导已探明矿产资源向大型企业集聚,加快推进中辰矿业、老金厂金矿等企业技改升级,推动黄金公司扩大对外合作,加快打造黄金、蓝宝石开采生产、设计加工、销售体验全产业链。 转型发展林木加工业——重点推动家具生产企业达产达效,支持木材生产企业开拓域外原材料供应地,鼓励小微林木加工企业转产转向。 转型之中,旅游产业乘势跃升。 苏密沟、红石、南楼山、兴隆湾、苏密古城五大景区综合开发迈出新步,桦林枫谷田园综合体、常山药园花海小镇、苏密沟白桦小镇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修建南楼山景区、苏密枫雪谷环线等旅游道路,开通重点景区旅游公交专线,新建一批景区公厕…… 桦甸的旅游项目建设指向再明确不过:打造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全力建设生态旅游新城。 桦甸在变。 随着桦甸第13届白桦节大幕开启,越来越多的域外游客涌入金城。桦甸的旅游账本上多出了这样的成绩:2018年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 通过对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技改项目、旅游产业项目的集中建设,部分项目正在生成效益,显示出强劲的后发之力,桦甸的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内外兼顾打造最优投资环境 转型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强大支撑,如此,方有后续之力;项目落地离不开有效的招商引资,如此,方能遍地开花;招商引资离不开优良的投资环境,如此,方有客商盈门。 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的形成,需要硬件的提升,同时需要软件的协同配合。 对于硬件,金城桦甸从来都是自信的。 桦甸骄傲于自然风情:山承长白,万木织“两园”;水延松江,一江连“三湖”。桦甸市四季皆景,处处佳境。春可踏青,观山花烂漫;夏宜避暑,游湖光山色;秋赏红叶,看层林尽染;冬戏冰雪,览雾凇奇观。在“一江、三湖、四线、五区”的产业布局之下,5条自驾游精品线路、15处最佳摄影采风点、37处特色景观(白桦、红叶、雾凇)观赏点,风光无限。 桦甸骄傲于深厚文化:从寿山仙人洞的史前文明到苏密古城的丝路繁华,从清帝东巡的诗作遗篇到关东金王的传奇故事,从抗联英雄的密营战场到百年金矿的幽深巷道,从放山采参的古老传承到厚植民间的书画艺术,地域文化绚丽多姿、引人入胜。 桦甸骄傲于全民创业:全市上下坚定践行“五大发展”,聚力聚焦“六个振兴”,加快构建431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型能源强市、健康产业基地、生态旅游新城。勤劳善良、热情纯朴的桦甸人民,真诚期盼与海内外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享商机。 对于软件的打造,桦甸更是不遗余力。 2018年,桦甸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三抓”会议精神,在软环境建设上敢于“自讨问题、自找麻烦”,补齐投资营商环境“短板”,围绕推进“六个振兴”实现“六个突破”,不断加大整治力度。 桦甸市软环境办不断制定调整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抓好督办落实。对反映的突出问题迅速转办、限时答复,集中精力解决,做到所有问题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专项排查成为桦甸市相关领导的常规动作。上半年,他们深入64户企业调研,将涉软问题“具体表象”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各个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倾听企业心声。 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干部作风是关键。桦甸对市直涉软部门机关作风、工作纪律进行不间断明察暗访,不发通知、不打招呼,对全市59个部门单位,以及9个乡镇、5个街道突击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即行通报,并责成有关领导和人员公开检讨。对共性问题和极易再次发生问题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彻底拔除机关纪律作风不良现象的“硬钉子”。 “谁打了桦甸软环境的‘瓷瓶子’,就砸谁的‘铁饭碗’,全力打造全省最优投资营商软环境。”桦甸市把优化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断强化帮办和政策落实,以优质服务换来企业、客商和群众普遍点赞,促进了企业轻装前进,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最让客商感动的是,桦甸全员都在努力做好企业的“服务员”。 “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桦甸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逐步张开,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随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项目核准审批实现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可追溯。降低核准审批门槛,核准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8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也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至5个工作日办结,备案由5个工作日变为即来即办,极大方便了落户企业。 在桦甸内外兼修打造投资环境的过程中,“提速”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关键词。而这,不正是当地绿色转型发展的最好写照吗?(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