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江城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江城

  地方资讯
蛟河市公安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服务
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召开秸秆禁烧工
全省草地贪夜蛾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美术教师“
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新建水上动
吉林市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吉林市松花江避暑休闲季在“云”端
 
  节约行动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农民节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浪费曝光    
中小学教育科研形式主义十种表现
时间:2018-3-14  来源:教育家杂志  作者:吴克勇 蔡子华

  中小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科研环境,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获得教育真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反观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实际,却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笔者的观察,罗列如下一些现象,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表现一 穿靴戴帽多,自然生成少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应该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升华而成,这样更接地气,更能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有机会看一看各级教育规划中的中小学教师的申报课题,不难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跟风炒作的课题特别多。一旦某位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或者权威部门提出新的说法,马上就有排山倒海一样的课题研究跟踪而至。素质教育热的时候,全国都在研究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热的时候,各路人马又都涌向了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慕课、核心素养等概念来袭,相应的研究又都蜂拥而至……教育研究领域,各路热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这种状况不但反映了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浮躁的情绪,也暴露出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热点需要研究,但研究总得有基础,走马灯似的换课题,不但获得不到教育真知,反而败坏了教育研究的风气。
  
  表现二 装点门面多,真实研究少
  
  科学研究都会有着实用的目的,或为解决实际问题,或为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但现在中小学所搞的很多研究却全不为了上述目的,而是出于其他的实际需要,例如基于教师评职晋级、学校评比等目的,因此也就多了许多应景急就的课题,而少了精细的论证,真正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教育研究反而少之又少。
  
  表现三 两头重视多,过程重视少
  
  开题、结题搞的轰轰烈烈,研究过程冷冷清清,这些都源于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问题的虚假性和研究能力的不足。各个中小学都几乎都设置了科研处(室),都有专门的人员组织领导课题研究,充分显示出在某些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部分人的事,是笔杆子的事,也说明教育科研与教学的分离,教育科研并没有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表现四 经验总结多,理论突破少
  
  由于受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限制,中小学教师从事的研究以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不足为怪,但是,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乃至增进人类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把握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众多课题都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而很少在基础教育理论问题上着力,确实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悲哀。
  
  表现五 束之高阁多,落地开花少
  
  真正地将教育做到实处,就是教育科研的成果能够解决一地一校一时的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畸形的教育科研观引领下,许多教育科研成果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除了用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之外,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乃至持续的研究,目的达到之后研究也就结束了,也只能束之高阁了。
  
  表现六 傍课题的多,独立研究少
  
  到各地中小学考察,不难发现很多学校搞的所谓课题研究,都是某些大学、研究所或学会人员申请课题的子课题。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也是一门生意,橡皮图章一盖,子课题一大堆,中小学求之若渴乐意接,因此罩上了教育科研的光环。大学、研究所也乐得吸收更多的中小学参加,多召开几次研讨会,既可以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扩大了课题主持人在中小学的影响,四处活动也多了方便,更为重要的是顺便拉动了旅游经济,“多赢”局面就这样产生了。
  
  表现七 坐车凑数多,拉车干活少
  
  科研固然需要合作,需要分工,但看看现在各地中小学报上来的科研课题,校长主任一大堆,说白了,都是坐车捞荣誉的,真正的研究者或捉刀弄笔者可能就一两个人。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的现象并不鲜见,更有甚者,有的申请评审书粘贴复制的痕迹太明显,单位、人名都不对应,更开玩笑的是,有的图片被隐藏了都不知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目前的评审机制,增加答辩环节,要求课题主持人必须参加答辩,剔除南郭先生,还教育科研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表现八 即兴研究多,系统思考少
  
  现在拍脑袋的课题比较多,也就是即兴起意的课题研究较多。有些学校发明了一种提出教育科研课题的新方法——由于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的不足,自己提不出有新意的课题,于是到一些大学、研究所高薪聘请几个专家来,到学校考察一番,坐在会议室论证一通,一个高大上的教育科研课题可能就产生了。这种课题,无论专家的水平多高,由于缺少对学校生活的实际体验,也难以和学校的历史、文化契合,也很少有系统性的思考,更不可能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很难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实际的影响。
  
  表现九 成功结题多,失败案例少
  
  科学研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没有现成答案的教育科研,失败在所难免。失败不仅仅是科研的副产品,而且是科研的一项重要收获,至少让人们知道此路不通。但是,纵览现在各级各类规划课题,鲜有研究失败的案例,可能会多些不能按时结题而被撤项的例子,很难见到有人宣布某种研究思路以宣布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要么是课题太简单不值得研究,要不就是监督不力。
  
  表现十 思辨论证多,实证研究少
  
  曾有文章爆料过,关于大学合并的利弊居然由一个研究机构给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这能叫研究么,充其量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面对同一课题,如果观察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社会科学课题区别于自然科学课题的很大一点就是问题具有思辨性,思辨性的问题有时总也说不清,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纠缠不清。教育中的类似问题也很多,很多研究者对思辨性问题偏爱有加,因为这类问题在研究时容易通过,而对需要付出努力、时间、人力的实证性课题却唯恐避之不及,像叶澜先生能潜心于中小学数十年搞教育研究的人委实太少了。
  
  好的教育科研可以丰富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坏的教育非但不能获得对教育本质的真正认识,帮助教师走上自在自觉的专业发展之路,而且还会败坏教育科研的发展环境。对此,每个有识之士都不可不察。
  
  (作者单位:吴克勇,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蔡子华,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原标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形式主义的十种表现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