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江城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江城

  地方资讯
蛟河市公安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服务
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召开秸秆禁烧工
全省草地贪夜蛾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美术教师“
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新建水上动
吉林市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吉林市松花江避暑休闲季在“云”端
 
  节约行动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农民节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要闻要论    
文明引领新振兴
时间:2020-11-24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网  
  此刻,我们应该为家乡庆祝,为自己感到自豪!
  
  11月10日,江城人民迎来喜讯:吉林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1月20日,市委书记、市长贺志亮作为获评城市代表进京接受表彰,并捧回那枚象征中国城市最高荣誉的、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二十一载,我们砥砺前行追逐文明。
  
  今朝梦圆,我们步履铿锵再迎新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一把手工程,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更是统揽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
  
  多年来,我市不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文明之力,为惠民生、促转型、稳增长注入新活力,不断引领江城全面发展的新振兴!
  
  全线作战 宜居环境再升级
  
  1999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已经在江城大地展开。历经21年创建路,城市面貌逐步改善。
  
  2018年11月,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副省长、时任市委书记王庭凯在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干劲,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为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年6月,贺志亮到昌邑区新地号街道督导包联工作时强调,要拿出“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精神,以更加精细的工作、更加饱满的热情,决战创城。要聚焦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突出短板,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迎着困难上,揪住问题改,精准有效地补齐短板。
  
  2018年基础年、2019年攻坚年、2020年决胜年,在“一年对标补差、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全面达标”目标指引下,我市实施了涵盖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 “九大工程”和“九大行动”。
  
  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和解决创城难点问题。3年累计完成82个老旧小区宜居改造,19条次干路、150条支路、200条胡同维修。打通延安西路等6条断头路,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厕所革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周边、县镇村屯居民生活环境也大有改善。
  
  行动中,市级领导包联街道、市区两级部门包联社区。市区两级创城办80名骨干力量、全市抽调的470名综合执法组队员、各创城相关单位和社区4000名工作者全天候作战。社会各界无名志愿者和普通居民也积极参与。船营区青年党员组成志愿者团队,分赴辖区各街道,帮助居民拆违、清楼道。昌邑区联合市直多部门,对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环境集中整治。龙潭区龙华街道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创建。丰满区发动网格员、志愿者、小区物业开展地毯式摸排,精细巡查,保持创建成果。吉林石化、吉林化纤、吉林建龙等龙头企业,市工商联会员企业也纷纷加入、分片包保,为创城添砖加瓦。
  
  各城区变化有目共睹。创建过程中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还清了城市建设管理欠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江城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育人 城市魅力再提升
  
  不学礼,无以立。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止体现在外在环境,更体现在每位市民的个人素质和整座城市的内涵上。
  
  走进我市各大公园广场、江畔栈道、村屯街巷,道德长廊、文明标语、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牌和景观形式多样,勾勒出我市文明形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依托市人民大剧院,每年开展免费儿童剧惠民演出,创排《黄大年》、音舞诗画《祖国万岁》《凇雪情缘》、民族舞剧《红旗》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眼下,“江城好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正在市直媒体持续播发,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近年来,我市组织挖掘先进,以典型引领,积极传播正能量。开展“吉林市道德模范”“感动江城人物”“江城好人之最美系列人物”等评选活动。三年来,全市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共403人,其中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民风在松花江两岸日渐兴盛。
  
  “爱家爱城 共筑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市民文明公约》修订征集、我为创城代言、文明社区创建、礼让斑马线、创城一起来行车零违法挑战以及文明旅游、文明经营、文明窗口优质服务竞赛、“百人带动百万人,全民创城代言行”网络公益活动等的广泛开展,让文明之风拂遍江城大地,让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创新模式 管理迈向新高度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提升,是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野广告问题,2019年开始,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史上最严的“四个一律”措施开展专项整治。共清理野广告157.6万处,封停违法野广告联系电话2000余部。他们还联合公安机关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疏堵结合,针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个人实施上限处罚,有效遏制了野广告蔓延势头,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好评。
  
  静态交通秩序大有改观。停车泊位今年再增1.3万个,3年累计新增停车泊位3万余个,清理僵尸车3000余辆,整治提升停车场86个,有效缓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我市正在进一步优化静态交通,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停车场建设,提升停车服务效率。
  
  今年6月下旬,我市聚焦突出短板开展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等5大类14项任务的创城“百日攻坚战”,建清单、打样板、定时限,通过攻坚完成硬指标,提升城市管理软实力。
  
  大力推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食品安全化。经营20年的昌邑区松江农贸市场迎来“华丽转身”。昌邑区创城办召集区住建、市场监管、城管、交管等责任部门成立专项小组,历时两个月对松江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改造整治,全面提升市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经营秩序,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城市管理云端发力。由市城管执法局按照“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要求牵头推进落实的市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已经开始应用。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均纳入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网格布局、多部门关联,为构建“大城管”格局奠定基础。
  
  成立媒体监督组,设立云监督平台和创城热线,倾听群众声音。在多个有效监督平台推动下,僵尸车、野广告、占道经营等2000余件各类创城诉求得到解决,让创城工作真正惠民利民。
  
  赋能发展 怀抱文明再出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够促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肯定,更是鞭策。
  
  创城之路承载了全体市民对城市发展、经济振兴、生活幸福的希望和嘱托。二十一载攻坚克难,今朝梦圆不辱使命。
  
  11月20日上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我市还有6个村镇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0家单位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两个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4所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3所学校荣获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人荣获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依法行政、转变干部作风的成效,是“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更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也是文明之花在农村城市、企业学校、社区家庭盛开的美景。
  
  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推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良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多地得到外界认可信赖。民营企业、中央企业、跨国企业纷纷来我市开展洽谈合作。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一批涉及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文明,更是催人奋进的雄壮进行曲。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起整座城市激流勇进、同舟共济的精神,承载着全市人民对城市未来美好的期盼和憧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市将以人民幸福、城市振兴为目标,巩固文明成果,加快发展步伐,奋力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文明江城,未来可期!

( 责任编辑:马妍 )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