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平安镇东南30里左右有个松林村,面对着的是东西走向绵延的群山。群山中的最高峰对着的就是这个村庄,当地村民把那座高峰叫“歪土砬子”。时至今日村里老少皆知这歪土砬子之名的来历。
早些年,在那高峰下住着开豆腐坊的李姓夫妇。豆腐倌起早做好豆腐,亮天去村里卖;女人在家操持家务,喂毛驴磨豆子。二人每天做豆腐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虽然没有挣到大钱,但比一般农户的日子还是强的。豆腐倌对自己的日子不满足,每天总是琢磨有什么好的路子一天就成大富翁。由于做豆腐需要用烧柴,豆腐倌隔三差五就去那高峰下砍柴。
一天他刚把木柴装好拉车要往回走,就听见有两个老人在说话:“你还在这儿看山,不看不行吗?”一位老人坚定的回答:“不看怎么可以,这山里的宝贝没了我可承担不起。”
另一位老人带有不解地说:“你怕什么,谁家会有哪种纯黑的叫驴,能从星星出全到头遍鸡叫绕山转三圈?”
“你可别乱说,让人听见可就麻烦了,真整个黑叫驴,从星星出全到头遍鸡叫绕这山转三圈,这山裂开宝贝被人得去了,我就犯罪了。以后就没人陪你下棋了。”
这番话让豆腐倌听得十分清楚,此时惊得大气都不敢出,悄悄地赶着那毛驴车回了家。
回家以后他告诉老伴整点好菜,要喝几口。老伴问:“今天怎么了,有啥好事还想喝点呀?”
那豆腐倌几口酒下肚,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嘴了,就把山上听到的话全讲给老伴了。老伴一听比他还高兴:“你看看咱们家那黑叫驴一根杂毛都没有。从现在起天天让你和毛驴都吃好的,毛驴有了膘,你也攒足了劲,你和毛驴就去那山转三圈,保证把那山转开。到了那时候咱们就能吃香喝辣的,不用起早贪黑做豆腐,就等着享清福吧。”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那毛驴每天在槽边饿就吃高粱、黄豆等精品粮,渴了有水喝。豆腐倌也不再起早贪黑,每天老伴上心地关照着,基本上除了吃就是睡。进了腊月门毛驴膘上来了,豆腐倌也满面红光体重明显增加,他们夫妇认为去转山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决定腊月十五那天转山。
星星出全之时豆腐倌牵着黑毛驴来到了高峰下开始转山。转了头半圈那豆腐倌看看天上星星感觉走法没错,鸡叫头遍走完三圈绰绰有余。可是刚走第二圈毛驴就走不动了,豆腐倌一看还有两圈需要转,也不敢打那毛驴让它快走。其实那驴在那两个月里就是在槽边站着光长膘,走头一圈还可以,走第二圈是三步一站、五步一停。那豆腐倌也是在家静养了两个月,走起来也是两步一喘、三步一扶驴,别说赶驴就是自己走也是很费劲的了。这人和驴只好是走走停停,费好大的劲走完了第二圈。开始走第三圈了,他抬头看看三星偏了,再不快点儿天亮前走完三圈是不可能了。于是他捡起一根树枝就往驴身上打。开始大毛驴还走两步,再后来打它也不走了。他去毛驴的前面拽毛驴,拽了几步他自己也走不动了。他心里就恨那么多的黄豆、高粱白让毛驴吃了,怎么还没有以前拉豆腐、拉柴火的劲了呢?他越想越气,于是找来了一根木棒狠狠地打驴……还剩少半圈就够三圈了,这时候从山里传出了轰轰的闷响声。实在没劲的豆腐倌听到声音又来了精神,使劲拽着毛驴往前走。没走几步,毛驴竟然站立不稳,随着那山的响声“扑腾”一声倒了下去。毛驴倒下那山的响声也没了。
天亮时听见了响声的人们出来一看,发现那高峰的山头竟然歪了,从那时起此山被叫“歪土砬子”。山没裂开,黑毛驴却累死了。忙活一宿的豆腐倌几乎是爬着回到家。夫妇二人没发财,还赔上一头好驴,豆腐倌憋气窝火大病了一场。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