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1月原抗联十军军长汪雅臣(非党人士),在舒兰县冲河山区英勇牺牲,被日军割下遗首。
3月11日杨靖宇、魏拯民指挥一路军警卫旅、少年铁血营,二军四师等部攻克桦甸县日本经营的木箕河林场,消灭了十余名日军,击毙森林警察警佐和警尉,俘伪森林警察120余名。战斗结束后,有70余名林业工人加入抗日联军。
6月日本关东军吉长防卫司令官野副昌德任“讨伐”司令,由3千名日本守备队、2万名伪军、加上由各省抽调的警察大队、“敢死队”等组成“讨伐”军,对抗联一路军实行更大规模的“讨伐”。
10月1日至5日中共南满省委、抗联一路军主要负责人杨靖宇、魏拯民、全光、韩仁和、方振声等,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原伪军兵舍地方举行会议。会议决定,为保存实力,免受歼灭性的打击,部队实行分散游击。
1940年
1月15日一路军警卫旅旅长方振声在桦甸县筹集粮食及宣传品时被捕,送往长春后被杀害。
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在濛江河岸壮烈殉国。
4月抗联第一路军魏拯民政委于抚松县扫屁股砬子密营休养期间,给党中央写了关于抗联第一路军和中共南满省委情况的报告,汇报了几年来南满党和抗联第一路军的情况和问题,并派人与八路军进行联络以打破抗联与党中央长期隔绝的局面。
5月上旬陈翰章、陶净非根据一路军副司令魏拯民的“必须离开敌人讨伐中心的敦化县”的指示,率部开始向舒兰、五常方向转移。
同年,抗联一路军人数减到3000人左右。
1941年
3月8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兼政委魏拯民病殁于桦甸县夹皮沟二道河子上掌密营中。
4月9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余部集中于苏边境后开始了野营训练,以备将来反攻东北,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942年
5月5日伪满开拓总局公布,第一期计划期间,向东北共移入日本开拓民10.7万人。
8月中共吉东、北满、东满、南满省委合并成立东北党委。为保存力量,培养干部,东北党委决定将越境的抗联野营,编成国际旅,共4个营,1700余人,并决定成立13个小分队,派回东北坚持活动。
1943年
4月19日伪新京警察全部出动,在各地大肆逮捕反满抗日分子和嫌疑分子,共抓3000余人。
1944年
4月26日日伪在全东北进行大逮捕,大肆捕杀爱国抗日人士和进步群众,白色恐怖遍布城乡。
同年,东北抗联分遣队积极活动,在吉东、南满等地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并把秘密工作布置到中心城市,扰乱敌人后方。
1945年
8月10日日本大本营命令:“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可以放弃”满洲。
8月10日至11日朱德向我抗日部队连续发布七道反攻命令,八路军和东北抗联余部配合苏联红军光复东北。
8月12日关东军司令部向通化转移。伪满政府向通化转移。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
8月18日举行了伪满皇帝退位仪式。
8月19日傀儡皇帝溥仪等汉奸、战犯、特殊公司代表在通化地区被苏联红军逮捕。
8月20日伪满洲帝国宣告灭亡。
8月27日原抗日联军的王效明率20多名干部来到吉林,配合苏联红军对吉林市实行军管。
8月31日苏军逮捕张景惠、熙洽等汉奸。
8月东北抗联举行誓师大会。周保中代表抗联野营训练总部作了动员报告,号召全军将士全力投入反攻,配合苏军作战。随后,东北抗联500多名指战员分别开赴东满、北满、南满50多个县城,参加解放全东北的战斗。
自1942年至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击毙日寇3700人。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