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腊山位于吉林省蛟河市松江乡西南,海拔高度为1233.04米,属于老爷岭山脉,是蛟河市境内最高山峰。1935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八团特务连指导员张万有在一次同日军作战后,带领七八名战士来到康大腊山区,建立抗日游击队密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5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八团特务连指导员张万有在一次同日军作战后,带领七八名战士来到康大腊山区,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组织群众成立“红军联盟朋友会”,还在周围村屯组织农会、妇女会和儿童团等群众抗日组织,从中选拔骨干,扩大有几十人的抗日游击队。并在康大腊山建立抗日游击队密营,在三道沟南岗建有游击队瞭望哨所和队部住址,在三道沟北岗修筑了八处居住址。从1935年6月至1937年5月,在这里坚持了近两年时间的抗日斗争。
蛟河市松江乡文化站负责人郑永吉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在康达腊山建立抗日游击队密营,就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跟敌人交火后有回旋余地。打赢了就趁胜追击,打不赢就分散藏到山里,让敌人十分头疼。他说:“康大腊山当时是原始森林,生存的概率比较大,在外边走容易受到日本人攻击,他到原始森林,生存几率比较大。到康大腊他盖上房子站稳脚跟之后他就抗日。一抗日之后当地的百姓发现他抗日了,陆续就有参军的,吸收了咱们本地村民一部分,达到了50,60人。”
75岁牟金祥老人祖辈生活在康大腊地区,为支持抗联部队,老人的亲人付出了血的代价,他说:在我出生的前两年,1939年,我的大爷叫穆宇林,当时咱们康大腊山,有一支抗联队伍,日本鬼子封山,抗联队伍缺乏粮食,我大爷听说了这个事,他就以上山捡蘑菇为名,背筐,上面捡点蘑菇,下面放点粮食,从东代露河往西走,有个西大坡,走到西大坡就遇到了日本讨伐队,上来就用刺刀把我大爷挑死”
老人对当年的战争从来没有忘记过,对于亲人的离开十分心痛,在茶余饭后,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为街坊邻居,青年学生讲诉他所知道的抗战故事。他说: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我讲过,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过,不忘过去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至今在康大腊山的三道沟还能找到抗联的遗址,南岗上有瞭望哨所、队部,北岗上有住所等遗址。抗联战士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也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 责任编辑:马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