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蛟河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蛟河

  地方资讯
拉法街加强春汛防御工作
天北镇志愿者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乌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全力
拉法街春节前慰问老党员
河北街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市教育局全力做好单元长网格化工作
市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展示亮
我市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推
 
  节约行动
河南街多措并举 杜绝餐饮浪费
新站镇加强机关食堂管理 杜绝餐饮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农民节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智慧蛟河    
蛟河电子商务工作和农村金融改革再添创新性成果
时间:2016-6-2  来源:吉林市政府  
  近日,“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在蛟河市举行启动仪式。
  
  “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由吉林蛟河农商银行创办、推出并运营,以“立足蛟河,带动周边,辐射全省乃至全国”为市场定位,具有生活服务、生产服务、金融服务三大功能。
  
  生活服务功能以“银行+商家+快递+消费者”的模式,吸引蛟河域内公司、个体工商户入驻该平台,消费者在APP客户端上支付,获得优惠后直接到店面进行体验,体验后可根据商户服务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平台获得优惠,实现信息整合,切实为居民提供方便。这个版块的功能已经成功上线,截至目前,已经有200多家商户入驻该平台。
  
  生产服务功能以“银行+公司+物流+农户”的模式,通过200个村级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服务。在农资产品和工业品下行上,严格筛选信用状况良好的种子化肥、农机具经销商及物流公司入驻该平台,商户通过平台把化肥、种子、农药和农机具进行集中下行,农户线上购买,物流送货到家,最终实现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农资;在本地产品区域内销售和上行上,首先利用平台将本地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运送回城,进行全网销售,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其次依托“三个小伙伴”社区便利店,实现农产品直供社区,将新鲜绿色的农产品输送到蛟河百姓的餐桌上。
  
  金融服务功能是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积累用户资源,增强用户体验。推出金融服务,开展存贷款预约、贵金属、理财、保险等中间业务以及线上投融资业务。同时,针对资金不足的农户,为其授信贷款,解决其资金需求。
  
  “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的启动是蛟河市电子商务工作的又一创新性成果。
  
  2014年,蛟河市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试点县。2015年,蛟河市重点实施了电子商务“六个一”工程。一是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蛟河市电商产业发展规划》,现已通过专家评审。二是规划建设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有33户电商及配套企业入驻园区。三是依托省旅游网建设开通了蛟河旅游官网,对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网站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实现网上购票,下步计划筹建电子验票系统。四是积极谋划“互联网+石材”等营销模式,有2户企业入驻1688采购批发平台,156户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五是“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和42个村级服务站建成运营,覆盖率达19.76%。六是扎实推进黑木耳网上销售亿元镇建设,成立了电商协会,会员发展到163个,黑木耳网店发展到186家,全年黑木耳网上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当年,蛟河市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1850万元国家扶持引导资金;共培育各类电商主体812家,全年网上交易额突破2亿元。
  
  “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的启动,也是蛟河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又一创新性成果。
  
  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很快,《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出台。方案发布后,蛟河农商银行决定打造一个结合当地特色和该行实际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始了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三大主题之一的“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的搭建程序。
  
  省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吉林市商务局、蛟河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部分实体企业家、电商平台合伙人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共计18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江城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