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矿泉水对于靖宇县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案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的绿色宝藏。 蓝天、绿地、森林、大量的泉水自涌而出……多少付出,多少坚持,多少不曾动摇的誓言,才换来靖宇风华绝代的盛世容颜。 光影飞逝40年,在靖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没有为经济增长牺牲掉宝贵的生态环境,让生态宜居成为了靖宇最突出的优势和战略资源,最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令人欣喜的是,2000年7月3日,靖宇县被中国矿联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是全国首家“矿泉城”。目前,靖宇矿泉水产业已实现“七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家矿泉城、全国第一个矿泉水源保护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火山矿泉群地质公园、全国第一个火山矿泉群地质博物馆、全国第一个矿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矿泉饮品产能第一县和全国矿泉饮品产量第一县”。 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的40年,却是靖宇生态环境保护满载硕果的4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靖宇有着最为生动的实践。 移民搬迁搬出一条致富路。 为了更好保护泉水地周围环境,为此成立了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靖宇水源保护区。对于自然地的保护,当了多年的营林村的村书记潘世国也是义务担起矿泉水资源保护义务监督员。40多年来,他对这片保护区有着深厚感情,他说20年前,保护区内杂草丛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牲畜经常进到保护区内,人有时也上山践踏。可如今不同了,保护区雪龙泉附近,都设起了“防线”,防止人和牲畜进去。多年来在有效保护下,雪龙泉内,脚下是厚厚的植被,头上则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山坡直下,清澈河水仿佛在林间弹奏着一幅大自然音乐……走进雪龙泉大量的泉水涌出,这样的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人直接可以饮用。白浆泉、错草泉、九龙泉、银龙泉、林海泉、雪龙泉、虎啸泉7处水源地周边青松掩映、别有天地;泉水叮咚,清新甘甜,喝一口令人心旷神怡。 营林村丁小山屯是距离雪龙泉水源地最近的村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当初生活环境极差,从山上流经过丁小山屯的矿泉水非常容易受到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靖宇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这里的村民全部搬出丁小山屯。可这里住着百户居民,都在这里土生土长了几十年,移民搬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居民有后顾之忧,有的老人不愿意搬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先是将移民新址规划出来,并且给家家户户盖了新房子。新址的村路进行了硬覆盖,全部安上了路灯,并且接上了自来水。今年67岁的丁苓兰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丁小山屯,屯子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天人根本出不来,老年人看病得背出来。现在好了,屯路四通八达,就连屯里的人打工都方便了许多。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王大爷告诉笔者,最南端的屯就是以前的丁小山屯,那里自然条件很差、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住在那里的村民无法摆脱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年轻人娶媳妇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难等困扰。如今,全村人搬到新规划好的屯里居住,近百户贫困农民挪出了以前的“穷窝窝”,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新房,过上了美好生活。 “树挪死、人挪活。对于我们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如今住在新的丁小山屯,出去打工也方便了许多。以前住在山上,我们一年到头的收入有限,出趟门费劲得很,现在搬到这里,可以随时去城区打工,一天挣个百来块钱不成问题。新家房屋宽敞明亮,摆放着崭新的家具,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阳台上的花开得格外鲜艳,住在这里特别舒心。”丁小山屯村民张桂才说。 现在年轻人打工都是有车到屯子里来接,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样。改革开放40年,从煤油灯到蜡烛再到电灯,从用柴火烧菜做饭,到用上了电饭锅,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做好矿泉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靖宇县于2010年投入2600余万元完成保护区核心区内居民移民搬迁,于2014年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保护区实验区内居民移民搬迁。为进一步加大巡护和监管力度,靖宇县重新制定了保护区巡护制度,并实施重点路口24小时视频监测值守,实现对保护区资源状况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 生态移民保护水源地。恢复植被,栽种树木,植树造林,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因为从矿泉水的形成机理来研究,没有森林,矿泉水就不可能存在。森林是水的母亲,必须保护好这片森林,保护好长白山的环境。 生态恢复,就是通过大量的植树造林种草,地质灾害治理等,进行生态恢复。生态治理,对有污染的企业,高耗能企业,对环境有破坏的企业全部停产关闭。靖宇县按照国家标准排放是二类气体,不符合二类气体排放的企业,靖宇县全都关停,落后产能全部淘汰。生态准入限制。将来再进入靖宇县的企业要达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不得准入。靖宇县今后的发展定位在矿泉水、人参、医药特产、旅游、服务等产业。矿泉水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使得矿泉水可以源远流长,合理利用,企业也会越做越大。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水源地。靖宇县委、县政府成立矿泉水保护区联合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实施综合治理。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各保护站每周进行3次巡护,并在各村屯聘请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为矿泉水资源保护层层加密,上了“双保险”。在保护区内大面积的参后地、弃耕地上植树造林、恢复植被,12年来累计植树246万株,面积达1.5万亩。与此同时,在全县开展清收侵占林地专项整治行动,三年来完成林地清收造林13.4万亩,努力让山常绿,水长流,天更蓝。 以水兴县让中国第一矿泉城闻名世界。 1998年,白山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落户靖宇,生产“娃哈哈”品牌天然矿泉水,成为靖宇县第一家矿泉饮品企业。 2001年,在经过前后8次努力争取,农夫山泉吉林长白山有限公司落户靖宇,这是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靖宇县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这之后,靖宇县矿泉饮品企业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 2006年,吉林省靖宇德亚矿泉饮品有限公司落户靖宇,总投资400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2008年,康师傅(吉林)长白山饮品有限公司正式生产运营,设计产能为30万吨; 2010年,吉林天士力矿泉饮品有限公司落户靖宇,设计产能为40万吨,产品为“天士力”C胞小分子矿泉水和普洱茶珍; 2011年,吉林长白山福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年设计生产能力26万吨; 2013年,恒大长白山矿泉水股份有限公司进驻靖宇,总投资15亿元,设计产能200万吨; 2014年,靖宇修元矿泉饮品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 随着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日趋明显,靖宇县矿泉水产品体系不断丰富,逐渐由普通水向中高端水、果蔬饮品、功能饮料转变,靖宇县矿泉水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截至2017年底,全县矿泉饮品产业实现产量160万吨、产值26.8亿元、税金2.9亿元,矿泉水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水产业保护先行让中国第一矿泉城闻名世界。 生态产品就是重要民生产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好水引来好企业,一业兴带来万业盛。产业集群效应使靖宇县的矿泉水资源成为项目孵化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磁场”、财政增收的“源泉”、富民强县的“希望”。 矿泉水是靖宇县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打水牌、兴水业、发水财、建水都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重在保护,并把发展方向锁定在矿泉水开发上,咬定水字不放松,做好水文章,向水资源要效益。 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矿泉水源、多元的保护举措,引起了全国名企的关注,得到了名企的青睐,形成了百鸟朝凤之势,进而实现了优质资源与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结盟。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40年来,靖宇县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城乡生态环境日渐优越,“生态靖宇”“中国第一矿泉城”因水兴县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张生态蓝图绘就了40年,还在延续。(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