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辽源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辽源

  地方资讯
辽源市龙山区启动“就业创业活力龙
西安区开启今年第二阶段拆违行动
市人社局积极架起校企对接桥梁
市城投集团助企融资强化担当
深化“校地”合作 长春大学经济学
辽源市举办全省病案首页编码人员培
2020年辽源市牧业产值增速上升
辽源市总联合七部门破解小微企业融
 
  节约行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一瓶水的温暖,一座城的关爱
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安全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辽源:东北袜业园区节水行动
石河中心小学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辽源好人    
“吉林好人·最美家庭标兵”辽源市赵桂凤家庭
时间:2017-5-21    
  如今,一家十口人四代同堂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已经不多见了;而一家十口人,上至公婆、下至儿媳,三十年来始终和睦共处,历尽艰难仍不离不弃的家庭,更是少有耳闻。在5.15国际家庭日来临前夕,吉网、吉刻APP记者走进了“吉林好人·最美家庭标兵”——辽源市东丰县二龙山乡爱国村赵桂凤的家庭,带您一起感受这个和睦大家庭曾经艰辛却更显温馨的感人经历。
  
  遭遇苦难更加坚定生活的信心
  
  1987年,赵桂凤与张茂生结为伉俪,对于两个新婚的农村青年而言,他们没有那些更高更远的梦想,用勤劳双手耕耘出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就是他们最大的生活理想。然而命运还是喜欢考验那些是否对生活有着坚定信心的人们。
  
  婚后第二年,赵桂凤的第一个儿子降生后才两个多月,便患上先天性脑瘫,赵桂凤夫妇带着孩子到了好几个大城市医治,最后都无果而终,甚至还有医生称他们孩子的寿命都很难超过青春期。
  
  然而困难并没有打倒赵桂凤,反而更加坚定了赵桂凤向上生活的信念,三十年来,她一面与丈夫辛苦打理着庄稼地里的农活,一面悉心照料着自己患病的孩子,如今他的大儿子已经娶妻生子,因为患病,虽然半侧身体活动不便,但是日常生活都能自理。
  
  视公公为亲父把儿媳当成闺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1997年,赵桂凤家里又发生了意外,她公公在喂牛时被牛顶砸伤,脖子气管被顶断,住进中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赵桂凤和丈夫没日没夜的照顾老人,老人不能吃东西,只能用吸管喂流食,需要在床上静躺三个月。毎天早上,她给老人梳头,晚上帮老人洗脚、擦身子,帮他翻身。为了不让他寂寞,赵桂凤经常陪公公聊些开心的事情,还让孩子给他唱歌。“虽然他是我的公公,但是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亲生父亲来对待。”赵桂凤回忆说。
  
  赵桂凤的大儿媳,天生聋哑,少时右手受伤,患有残障,她的生母在其很小时便离开了家。由于自身的经历,大儿媳很少人情事故,嫁过门后,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少的小矛盾。面对这样的一个苦难女,赵桂凤并没有嫌弃和厌恶,反而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闺女来看待,帮她梳头打扮,教她人际交往。经过多年的磨合与付出,如今的赵桂凤感慨的说到:“现在她可懂事了,还能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心里很满足。”
  
  艰辛劳作用锄头开垦全家的幸福
  
  当记者寻求当地妇联人员联系赵桂凤时,工作人员为难道,这个季节恐怕是赵桂凤最农忙的时候,很难找到她。而当记者找到赵桂凤时,她正在东丰县妇婴医院照看自己患病打针的小孙子。见到赵桂凤时,她一身朴素打扮,但是干净整洁。赵桂凤说,虽然小孙子是感冒发炎,但是也要住院打针几天,可惜的是又耽误地里的农活了。
  
  目前,50岁的赵桂凤仍要和丈夫两人耕种家里四晌的农田,即使这样,赵桂凤每年还都要和丈夫在自家农闲时,到外地的产粮重地去打工扛活儿。赵桂凤说,趁着自己身体好,一定要多干一些。她们一家十口人一直在一起生活,除小儿子在县里打工有收入,其它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和丈夫的耕耘收获,现在她的公婆都已经上年纪了,都有一些老年病,每年都得四五千的医药费。
  
  赵桂凤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更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正是中国传统农民那种勤劳耕耘、孝老爱亲的生活光彩一直在她的身上散发、传承,让这个四世同堂的十口之家在历经风雨艰辛之后,仍充满着幸福温馨的阳光。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东风节约网   东辽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