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辽源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辽源

  地方资讯
辽源市龙山区启动“就业创业活力龙
西安区开启今年第二阶段拆违行动
市人社局积极架起校企对接桥梁
市城投集团助企融资强化担当
深化“校地”合作 长春大学经济学
辽源市举办全省病案首页编码人员培
2020年辽源市牧业产值增速上升
辽源市总联合七部门破解小微企业融
 
  节约行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一瓶水的温暖,一座城的关爱
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安全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辽源:东北袜业园区节水行动
石河中心小学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要闻要论    
山水辽源 楚楚动人
时间:2021-6-22  来源:辽源日报  作者:郭珍珠 田蓓蕾 王超
  如果说时间可以记录历史的更迭交替,同样,时间也见证发展的日新月异。
  
  百年峥嵘,初心始终。回首辽源奋进路,特别是近三年来,辽源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城市在拔节,在“长高”,在变好,犹如一次又一次的“撑杆跳”,不断刷新着新的纪录:辽源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专项资金4亿元;作为吉林省唯一一个成功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并获得9个亿的奖补资金;辽源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争取到财政奖补资金共3.63亿元,全省开工率、完工率都是第一名!
  
  这一切,皆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辽源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相统一,着眼办好关键小事,解决民生大事,攻难点、排堵点,下猛药、打硬仗,在“赶考”的路上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张又一张温暖的民生答卷。
  
  “人民至上”,是市委书记柴伟带领的辽源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承的初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勇于、敢于把人民放在城市建设的中心位置,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让人民来衡量城市发展的成效,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绿为先——让绿水青山更有颜值
  
  “野鸭在河中嬉戏的情景让我激动不已”
  
  万事开头难。治“痛”始于最难的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被列为国家整治名单的东辽河一级支流仙人河治理。那段日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设者们拿出“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难度可想而知,又令人难以想象。然而,环境就是民生,解决环境难题先得不畏难,敢担当。经过十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辽源硬是将仙人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使东辽河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在去年生态环保部通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中,东辽河位列第九。
  
  分管巡河工作的龙山区福镇街道副主任成余光清晰记得,去年春季一次巡河时,看见一对野鸭在河水中嬉戏,他激动地拿出手机,迅速拍下了这个画面。现在提起来,成余光依然激动不已:“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它真实反映出我市倾力治河的成果。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治河的最大奖赏!我们治水护水管水的信心更足了!”
  
  辽源山水画,越画越动人。随着仙人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东辽河治理、岸带修复也愈加“出彩”,河岸颜值大幅提升。
  
  “原来都绕着河边走,现在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老百姓都围着东辽河遛弯,木栈道上人气越来越浓。”义务巡河员闫勋友一脸欢喜地说。
  
  “小草青青花含笑,理石护栏木栈道。河水清清鱼儿游,野鸭戏水河面绕。游人留恋却忘返,身披晚霞看垂钓。” 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如画山水入眼来。
  
  除了铁腕治理,更大的变化在于改革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资源红利,让城市和城市生活在“精治”中更“精致”。
  
  为实现仙人河全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市委、市政府敢于亮剑,刀刃向内,于大年初七对盖板楼这个多年困扰河流治理、生态修复、城市发展的“硬骨头”“砍下”拆除“第一刀”,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消息一发出,便引发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党委政府想干事、能干事,而且干的都是实事、好事。老百姓看得见,点赞。”“柴书记,绝对好书记,解决了这么大的历史问题,为你点赞。”“解决痛点问题!点赞”……网友们上百条留言在点赞、在力挺、在期待。
  
  龙山区老干部韩生说:“盖板楼不仅造成河水污染,还堵塞防洪防汛通道,存在环保、泄洪等安全隐患。拆除盖板楼是市领导造福百姓的一个大手笔。”
  
  龙腾景升小区居民徐红说:“拆除盖板楼对城市形象和发展都有好处。附近居民更是直接受益者,自然环境越来越好,房价都跟着涨了起来。”
  
  生态环境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度谋划、靶向攻坚,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环境。共实施重点水利项目13个,总投资13.17亿元。在保留城市基因的同时,塑造了独具辽源特色的城市风貌。
  
  辽源,已然在让“绿水青山”造福百姓、惠及群众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质为要——让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我相信,南部新城会成为辽源的一张新名片”
  
  “重新启动南部新城建设,是辽源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百姓的共同期待。”柴伟一语道出关键所在。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新城区、创新体制示范区,南部新城建设备受市民关注,有望成为加快拉大城市框架的辽源新中心。
  
  龙山区人大代表、行行行洗衣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雪祎说:“南部新城的建设将会大幅度提升城市品质。我相信,新城会成为辽源的一张新名片。”
  
  成为城市新名片,点睛之笔,在一个“质”字。建设期间,柴伟多次深入南部新城调研,强调要本着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立足“科技、文化、教育新区”的发展定位,着力将新城打造为辽源经济的新引擎、城市发展新动力源,成为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实践创新的有效载体。打破固定思维,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序开发、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建出大格局、高品质,打造核心竞争力,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自重启建设以来,南部新城凝结了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智慧和心血。我市确定了“规划生成项目、项目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国内知名委托方历经5次现场调研、10余次修改、6次方案汇报后,形成《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期汇报稿。目前,“双创”产业中心、基础教育实验基地、中心医院异地建设、人民大街延伸线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个理念先进、功能完善、潜力巨大的现代新城画卷正徐徐展开,而最大受益者就是人民。
  
  网友“年轮”留言:“南部新城是辽源亮丽的风景线,是教育培训基地!”“好事,辽源人民又多了一个强身健体的好去处。”网友“悟”评价道。网友“缘来是你”充满感恩:“感谢市委、市政府对辽源建设付出的一切,历史会记住的,辽源人民会记住的。”
  
  待人民大街延伸线道路工程6月末通车,南部新城即与市区不过千米远。
  
  龙山区工农乡向阳村八组村民唐宏江说:“建设南部新城是利市利民的大好事,特别对于我们周边居民来说更是一个大福利。大家也不用再外出务工、他乡创业,因为新城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创业的机会。”
  
  民为本——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党和政府为百姓谋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加快新城的开发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而为老城区的功能升级、更新提质更是让城市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的基础条件。要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致力解决小区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物业管理缺失、小区环境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通过广泛深入摸底调查,建立旧改数据库,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等。同时,结合全市现代城市体系规划及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工程”,科学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规划及“一区一案、一楼一案”详细规划。
  
  如何在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功能品质的同时,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受益者、主动成为参与者,考验着领导干部和建设者的智慧与能力。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还需要持续努力和绣花般的巧思妙手。
  
  坚持“开门搞旧改”,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贯穿改造工作全过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市区150万平方米43个老旧小区,426栋楼房焕然一新,景美了、楼靓了,2.3万户居民在老旧小区“变身”后生活得更加舒心暖心了。
  
  红卫小区居民陈有才做梦都没有想到,市委书记能来自己住了17年的老旧小区,还提出了“让老百姓享受美好人居环境、体验便捷舒适生活”的改造要求。陈有才动情地说:“现在,柴书记的要求都成为现实了!这是党和政府为百姓谋的最大实惠,我们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民乐小区居民郝春芳说:“老旧小区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物业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再也不用纠结搬不搬家了。”
  
  如今,绿地建好了、道路畅通了、管线更新入“箱”了、停车泊位规范了、健身器材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飙升,小区的人气也跟着旺了起来。
  
  “小区‘实打实’地改造,咱也得把家改改。”近日,国康小区居民张汉玲把家重新装修了一遍。她说,好多老邻居也在搬回来前重新装修了房子。
  
  说起小区的变化,国康小区居民戚善秋有说不完的话:“居民们生活质量发生质的飞跃。当年搬进新家的喜悦在30年后再次袭来。现在大家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心情太美了!”
  
  市人大代表、西安区仙城街道仙城社区第一网格支部书记初继仁所住的煤城新村小区今年被列为旧改计划。他说:“居民们得知消息后,欢呼雀跃,期待值颇高。老旧小区改造是市领导为群众家门口办实事儿的具体实践活动。对广大居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群众唱主角、民意当标尺。干事力度关系民生温度。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计划启动改造老旧小区53个,楼房509栋,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5万余户,改造数量超出前两年的总和。
  
  辽源在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谋发展、增福祉的担当作为中,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也收获了一组组可喜的指标数据。1—5月份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59.3%,工业增加值增长23%,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人民至上”,初心凝聚着人心,锚定着方向。大到城市建设,小到生活琐事,各级党委、政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码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砥砺奋进,永不言悔,拼尽全力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这就是辽源奋斗的样子!

( 责任编辑:马妍 )
东风节约网   东辽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