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辽源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辽源

  地方资讯
辽源市龙山区启动“就业创业活力龙
西安区开启今年第二阶段拆违行动
市人社局积极架起校企对接桥梁
市城投集团助企融资强化担当
深化“校地”合作 长春大学经济学
辽源市举办全省病案首页编码人员培
2020年辽源市牧业产值增速上升
辽源市总联合七部门破解小微企业融
 
  节约行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一瓶水的温暖,一座城的关爱
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安全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辽源:东北袜业园区节水行动
石河中心小学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趣闻传说    
由“龙起辽河”谈东辽河的传说
时间:2016-1-10  来源:辽源日报  
  由“龙起辽河”说起谈有关东辽河的传说
  
  《人民日报》4月6日在“文教周刊”上发表一篇记者文稿,题为《中国龙已有八千岁》,其中谈到:龙起辽河、龙聚中原、远播珠江直至香江。居住东辽河源头的人们读后非常激动,龙与辽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辽河与辽源有着抒不完的情怀。
  
  文中述到:“从考古发现的龙的形象来看,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近20米长的花岗岩石块堆塑巨龙,是目前考古界公认最早的龙。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关于龙的起源,经历了长期研究和考证,考古学家终于取得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起源于约八千年前的辽河流域。”
  
  查阅资料看到有关于东辽河的传说:“远古时曾有一地龙,慕求源头如画的风景,陡然从地下钻出,现身之处成一隧洞,直通东海。一泓清泉喷涌而出,不唯天气旱涝,四季流淌不息,被百姓奉为神龙甘涎,又称龙泉水。从此,当地物阜民丰,百姓安乐。盛夏某日,当地一财主之小妾,为解酷暑于龙泉水中沐浴,又不顾羞耻在泉中便溺。地龙极为恼怒,施展神通,速淹没荡妇;遂返东海洗涤污垢,并暴涨三昼夜洪水,洪水流泻之径,即形成今日之东辽河。”传说总归传说,无论哪个版本的传说,东辽河、西辽河都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辽河是辽河东侧一大支流,发源于辽源市东辽县小葱顶子山,流经辽源、梨树、公主岭、内蒙古三江口、双辽等市、县,于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西辽河汇合,在盘锦市以豪迈之势奔入渤海。东辽河在吉林省境内河段长372公里。东辽河因历史朝代更迭而几易其名。汉称苏河;三国至隋称杨柳河;明称艾河;清称赫尔苏河;民国后称东辽河。东辽河源头,俗称辽河掌,位于长白山系吉林哈达岭支脉萨哈岭,即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境内。东辽河,由辽河掌、渭津河、拉津河、兴隆河、乌龙河、二道河、梨树河、杨木河等多条河流汇聚而成。辽河源头有一杨木水库,距辽源市区14公里,距长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库。全库区水面10平方公里,周边长25公里,两岸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
  
  更有趣的是,东辽河离开辽源直奔四平的二龙湖,这又是龙的象征。二龙湖水库是东辽河上下游的分水岭,控制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占东辽河全流域面积11450平方公里的32.1%,是东辽河流域吉林省管最大人工库湖,属灌溉、养鱼、发电、城市供水多功能库湖。此外水库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洪,承担着为下游河道防洪关闸错峰的任务。
  
  《人民日报》文中说:“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华夏第一龙展览》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展览,双方还将在内地和香港出土的龙形器举办一系列文化讲座的研讨会。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但得以了解中国龙的起源及发展,更令人兴奋地知道龙文化在商代时已经影响到香江流域,辐射到几乎整个东亚地区。考古学家认为,从龙文化的地理分布也可以大概知道当时中国龙的版图。”
  
  龙起辽河,龙聚中原,龙文化远播珠江直至香江。作为东辽河源头的辽源人感到了辽河的伟大,她渊源流长历史厚重,辽河的历史给予辽源人更多的骄傲。我们应当不断发掘辽河历史,打造东辽河的龙文化,拓展城市文化品牌。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东风节约网   东辽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