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辽源万人坑现为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文物馆:又名辽源矿工墓,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市区西北约8公里处。 矿工墓是全国仅存几处保存完好的日本侵华罪证之一,也是日伪统治时期西安煤矿东城采炭所方家柜埋葬死难矿工的墓地,它过去被称为“方家坟”。 全称为“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位于辽源市西北8公里,在辽源矿区西南,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日本侵略者为把辽源的矿山变成“以战养战”的物资供应地和“以华治华”的集中营,在矿区设立了法西斯统治机构,在掠夺大量煤炭的同时,制造了6个万人坑、7处尸骨点和1处“炼人炉”。为了不忘历史,缅怀死难的矿工,1963年,辽源煤矿工人在这里建立起了永久保护尸骨展馆和矿工纪念碑。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东北阴谋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始终生活在日寇铁蹄的残暴统治之下。在这漫长的14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和侵略者做着艰苦的斗争。而在人民正义的反抗之下,日寇更加血腥的镇压东北人民,并肆无忌惮的对东北地区的资源矿产进行疯狂的掠夺。在这样的历史之中,辽源因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日寇重点掠夺的地区之一。辽源矿工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矿工墓,是日伪时期死难矿工埋葬遗址,是日本侵华时期的历史见证地,是日寇残害中国人民的见证地,是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见证地。它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日伪统治14年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统治、残酷剥削以及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顽强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1998年,这里被吉林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吉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吉林省文物局将其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吉林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示范基地。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后,将东北地区变成它的战略物质供应点,强行占领西安煤矿,采取“以人换煤”的残酷手段,疯狂地掠夺煤炭资源。据资料记载,1932年到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共掠夺煤炭1581.9万吨,获得近亿元的高额利润。日本侵略者根本不把中国矿工当人看,而是当成“原材料”,和火药、雷管等一并列在原材料消耗的栏目中,伤亡事故频频发生,留下了六个堆满中国矿工遗骨的“万人坑”而矿工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和集中的一处。仅1942年9月23日西安煤矿泰信一坑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就有617名矿工遇难。 矿工墓文物馆始建于1963年,2001年至2003年又对矿工墓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建设。中心山岗上耸立着庄严肃穆的矿工墓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同志亲笔题写的“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十五个金光大字。原有的七处尸骨陈列馆和一处“炼人炉”遗址,已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修复一新,院中心新建一座1055平方米的“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馆内利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我国煤炭资源,残害我国同胞的历史。文物馆现有7处埋葬死难矿工遗址,保存了形态各异的197具尸骨和一处炼人炉遗址,另有矿工坟3000余个、刽子手蔡九龄铁像一个、史志大钟一座及“万人坑”、“牛世清工票”等遗址和遗物。该馆1983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现在,这座经过重建的矿工墓陈列馆,以极为详实的史料记载了日伪统治时期,日寇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块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资源、残酷压榨中国劳工的历史见证地,将永远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碑林千秋凛然,永存天地之间,表示了辽源人民对死难矿工的缅怀之情。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爱国情操,碑林昭示着后人:民族必须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国防力量,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现在,我们可以告慰死难矿工的是,辽源的经济,以及中华民族的经济,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今,这座辽源矿工墓,已经成为吉林省红色旅游路线中的重要一站。(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