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临江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临江
  地方资讯
临江农商银行:结对扶贫注温情“活
蚂蚁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开移风
蚂蚁河乡召开《民法典》专题学习会
蚂蚁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走访慰问
临江市提高服务效率 强化医保行业
助力创卫 临江农商银行在行动
六道沟镇经建村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临江市人民医院召开医师节表彰大会
 
  节约行动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浪费曝光    
请进社会力量 破解“空城”难题
时间:2017-1-30  来源:人民日报  
  国土部出台意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请进社会力量破解“空城”难题
  
  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建筑危旧,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群众意见大;闲置浪费现象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空城”“鬼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一些地方城镇外延式扩张与存量土地低效利用状况并存。
  
  近日,国土部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负责人23日对此进行了解读。
  
  除了建筑危旧、闲置浪费等情况,国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城镇内部存在大量的低效用地还表现在:布局散乱,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用地配置不合理,大量工业用地集中在黄金地段,有的还是淘汰类或禁止类产业等。
  
  2008年起,国土部和广东省共同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推进“三旧”改造。2013年以后,浙江、辽宁、上海等省(市)也陆续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
  
  此次《指导意见》明确,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求做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得到增强;城镇用地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加快,投资消费有效增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城镇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潜力巨大。据广东省调查统计,该省城镇低效用地370多万亩,改造后可节约土地超过100万亩,相当于全省4年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该负责人认为,目前有三方面因素导致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进展较慢。首先土地权利关系复杂;其次激励措施不够,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社会资本望而却步;第三,部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
  
  过去,城镇低效用地改造开发主要由政府主导,改造后的土地增值收益主要成为政府的出让收入和开发商的利润,被改造地块单位和个人仅能获取房屋和土地的相应补偿,无缘分享改造开发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致使改造开发困难重重。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鼓励土地权利人、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的改造开发模式,增强改造开发的动力。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土地权利人的意愿,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协调好政府、改造方、土地权利人等各方利益,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色风貌和保障公益性用地。
  
  《指导意见》还完善了多项激励机制,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自主或联合改造开发;积极引导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开发;鼓励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用地结构;鼓励集中成片开发;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政策奖励。
  
  对于城镇低效用地,《指导意见》将其明确限定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存量建设用地,并且要求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将禁止类、淘汰类、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产业用地,以及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老工业区等作为改造开发重点。
  
  为防止标准过低、造成大拆大建,2009年以后发生的建设用地不纳入改造开发范围。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白山节约网   长白节约网   靖宇县节约网   抚松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