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前夕,爸妈、三姨、姨夫和表姐分别从外地回到白山。端午节当天不想宅在家里,听说临江市有一片芍药花海很美,就约了妈妈、三姨、表姐一起开始观花之旅,爱人照例负责开车拍照。
沿途美景入画来
一大早吃完粽子、鸡蛋,我们就出发了。从市区经市委党校往临江方向行驶。缓缓驶离城市,风景渐入佳境。
车窗外山如翠屏、水似玉带,峰回路转,满目青葱。公路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一会儿被树木遮住只听到叮叮咚咚的流水声;一会儿又转到路边眨着眼睛顽皮得旋转起舞,像欢迎远客,又似问候亲人。老妈说:“怎么可能有这么清澈的河!快停车!咱哪也不去了,就在小河边玩儿一天吧!”大家哈哈大笑。
车行山间,我们的视线被路旁两只萌态可掬的超大松鼠造型吸引,它们张开双臂打开“临江欢迎您”的绿植标牌欢迎游客。不远处出现了两颗生动的卡通蘑菇造型,又闪过“深呼吸小城”的绿树和彩虹……路边不时出现设有拦网的篮球场地,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练球,让人忍不住想下车和他们一起草运动。
进入临江市,花坛中、灯杆上繁花锦簇、灿若烟霞,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座大花园。公路两边的树木让整个城市“燃烧”起来,那云蒸霞蔚的鹅黄嫩绿比“绿枊才黄半未匀”更有诗情画意,青春的“火焰”点燃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穿越临江市,顺着沿江公路驶向六道沟镇方向,鸭绿江伴我们前行。碧蓝的天幕下,鸭绿江像一块流动的碧玉,倒映青山泻玉流银,难得一见的“放排”景观映入眼帘:江中大面积的木材像开放的雀尾平铺挨挤着顺流而下,放排人站在木材上远眺……这一刻,时间停滞、万籁俱寂,唯有江中流动的美景步入时光的沙漏。
芍药花海醉游人
原以为端午小长假车辆不多,没想到一路上并不寂寞。前面排了十几辆私家车都开往六道沟方向,牌照有吉A吉B吉E、辽A、辽B等等,好不热闹。
过了五道沟桥前行不久就到了六道沟、再往前看到了“桦皮村”的路标。前面的几辆车停在一座大山、一片村舍前,三五成群的戴着遮阳帽、太阳镜的游人在说笑。车行1小时40分,目的地到了。
走进芍药园——花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丰姿绰约的粉色大花朵。走进没膝的花海中,那一朵朵粉红摇曳的花朵绽放着笑脸,游人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携老扶幼、也有年轻的恋人,大家拿着手机、照相机、举着自拍杆或微笑颔首或开怀大笑。在花从中,孩子像天使一般活泼,姑娘的脸庞更加娇艳,老人们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走进花海,我惊喜得不知所措,静静地站在花间,默默凝望着她们。想起多少次憧憬去南方看油菜花、看牡丹、看樱花却未能成行,如今却不需远行在家乡就能梦想成真,就能站在灿烂飘香的花海中,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与你就这么遇见了,既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只是就这么遇见了,然后轻轻的道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一片芍药仙子就这样在长白山下、鸭绿江畔等着我,她们好像已经盛开了千万年,飘香了几个世纪,我看着她们开到荼靡,她们望着我笑容甘甜如饴,我成了芍药从中的一朵,芍药也变成了我的老友。
回头看妈妈和三姨,她们在花丛中一会儿牵着手,一会儿做个心形,一会儿站起身俯看花海,一会把脸藏在花丛中,开心的笑容把她们的脸庞映得红润起来,两个老姐妹开心得像快乐的小女孩。所有的压力都释放了,一切烦恼烟消云散,深吸一口气,这迷人的花香让时光倒流,让我们穿越回童年。在这里观赏拍照近2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生态美食齿留香
看过花海正逢中午,沿来时路驱车前行,大约5公里处出现了几户农家饭庄,我们进了“辛鹤饭店”。
窗外就是农家菜园,园里种着绿油油的青菜。我们点了一桌生态农家菜:鸭绿江鱼、本地猪肉炖豆角、炒笨鸡蛋、现烙煎饼、锅贴、小葱黄瓜蘸酱菜……菜上来了,大家都抢着拿锅贴和煎饼,锅贴是用大锅和豆角一起烙出来的,颜色金黄、份量实诚,我找了一个带嘎巴的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颗粒有点粗糙其中带一点糯却并不粘牙,甜香味儿一下撞入口中,熟悉味道弥散开来。妈妈和三姨称赞煎饼:“唉呀,跟咱小时候吃的是一个味儿,怎么这么好吃呢,多少年没尝过这么正宗的味道了”。我也赶快拿了一张煎饼品尝,和家里市场卖得真不一样,饱满的深黄色薄饼面、因为火候不同而颜色深浅不一,最爱深色火大的那块,咬一口酥脆过瘾,再吃一口本地鸡蛋,就是幸福的味道。鸭蛋黄儿冒着油儿却并不很咸、江鱼美味、豆角透着夏天的味道……
吃过太湖三白,品过上海本帮菜,也在海边大吃海鲜,可这桌生态宴却无可替代。这些原生态的美味未经过度加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这味道是没有污染、零添加的健康;是从地里刚摘的带太阳味的自然馈赠;是锅里现起的冒着热气的玉米饼;是童年的快乐,是倒流的时光;是母亲那句熟悉又绵长的呼唤——天黑了,还不回家吃饭!
春风十里深呼吸
临江在全国“深呼吸小城中”位列第三位,家乡的这座小城从红色革命老区发展成名扬天下的旅游名城,吸引着大批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也让本地人重新审视身边的风景。
途中有两次问路,热情质朴的临江人都耐心地为我们指明路线,前方走多远、在哪里拐弯介绍得详细具体,看着我们的车走远才离开。和远客一样,在这里,我们不仅嗅到空气中的花香果香,听到动听的鸟鸣虫唱,还感受到民风淳朴、春风和畅。
在陈云公园,鸭绿江边,游人正排队走上飘流的船只;堤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有两位阿姨相偎坐在木椅上,手拿唱本,指着音符有节奏得唱着欢快的旋律;阶梯旁,几个孩子在喷泉下用手接着泉水沾到脸上降温、往同伴身上泼去,嬉笑声传出好远;花坛边,一对年轻的恋人并肩前行,轻轻耳语。气氛是如此恬静怡人,我们在公园里走走坐坐,远眺近观,好像就在自家楼下的江堤散步,又像来到一个陌生的旅游景点。
返程的路上,看到很多红色小凉棚,系着头巾的村妇桌前摆着一小盆冒尖诱人的草莓。路边就是农民自家的草莓地,在花山镇,我们5个人下车到地里采摘。夕阳下,草莓从绿叶的间隙探出头来,我们拿着小盆,从草莓蒂上掐下一颗颗尖头梭形的草莓,草莓亮红色的果实头部却像玛瑙一样闪着白色的光泽,这是有名的“临江香果”。摘一颗含在嘴里,用舌尖和上鄂挤压草莓,不用牙齿参与,草莓果肉就缓缓融化了,软软的清甜果汁甜在舌尖、沁入心脾。穿着朴素、肥大衣服的老大妈好几次走到我们采摘的田旁,亲切地告诉我们:“别着急采草莓,先挑好的吃,吃够了再采”,其实任人放开胃口也吃不了太多草莓,可是这位大妈的叮嘱却让人如沐春风。一阵和风吹过,空气中飘来一片浓郁的甜香,四处找花不见,农户说:“这香气就是草莓发出的,要不怎么叫香果呢”。
深吸一口气,让这果香、花香、树香、草香和着清风的芬芳沁入心田,藏在脑海里留做底片。 ( 责任编辑:吴海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