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梨树县保护性耕作探索新模式 为黑土地耕种带来新契机 |
目前正值春耕生产时节,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十台大马力农用机械集体下田,进行旋耕作业,场面颇为壮观。仔细观察会发现,部分农用机械经过了特殊改装,前面带着转动“爪子”,后面带着一个“轱辘滚”。原来,这是梨树县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镝介绍,以前农民开春时种地讲究干净整洁,谁家玉米地利利索索的,别人都会夸一夸。现在这种秸秆支楞巴翘的玉米地,以前会让全村人笑话。经过多年的探索,证明现在这种种地模式十分可行,机具配套效果明显。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化肥用量越用越少。秸秆覆盖还田,把黑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每公顷的玉米产量还能增加10%左右。今年,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500亩耕地,全部采用了这种新模式。 “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首先就是土质松了,不像以前那样板结了。原来一垧地用的化肥都得按吨计算,现在大幅度减少,而且一年比一年少。地力比原来肥沃了,产量比原来高了,化肥用量还减少了。土壤里多年不见的蚯蚓,现在挖几锹就能挖到。”张文镝说。 这种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是梨树这个产粮大县的“看家宝”。早在2017年,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试种了200多亩地,尝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甜头。但是,这种种植技术比较繁琐,需要秸秆归行、旋耕、播种三个步骤。为了节本增效,张文镝联合其他种植合作社的能人,在农机上做文章,自己动手研究出了一个靠谱的小发明。在旋耕机的前面加了一个秸秆归器,农机一次进地,秸秆归行、旋耕可以一次完成。一趟操作下来,原本布满秸秆的玉米地变得错落有致,秸秆覆盖带和空闲带间隔开来,空闲带作为耕床还进行了旋耕,保证了耕种质量。凭借这个靠谱的小发明,今年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500亩耕地全部采用了这种耕种的新模式。 目前,梨树县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梨树县政府还将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补贴提高到每公顷750元,相当于还未耕种就收获了500公斤玉米。这样一来,保护性耕作在梨树县粮食生产种植面积的比重从2019年的35%上升到今年的58%。 据了解,在政策引导下,梨树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占玉米耕种面积的70%以上,下一步有望在省内外进一步推广。(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