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开震,字少如,生于1837年,浙江仁和县(杭州市)人。初任河北某县丞、天津通商大臣崇厚幕府知县。光绪乙亥年(1875年)奉命来到奉天(辽宁省)。1876年任凤凰直隶厅同知。1877年调义州厅。1878年(清光绪四年)任奉化县(今梨树县)知县。1884末年升兴京同知,后任昌图知府。 奉化设县,在钱开震到任之后,便立即着手修建县署衙门,率次修建文庙、明伦堂公署(县衙)、典史署、学宫和监狱等。县署落成以后,举行了第一次观风考试,入场文童二十余人,自此之后,文风为之一振。 钱开震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每当遇到灾年,都开仓赈济。在钱开震任知县之初蒙古地局请准盛京衙门,增加王租,钱开震力陈异议,情词痛切,遂停办。此时,当地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尤其是叉马(即跳大神)极为猖獗。钱开震亲眼目睹了百姓深受其害,便发布了“禁止叉马告示”,明令“一经有犯,重者死罪,轻者充军”、“从重究办,绝不宽贷”。随后,叉马之风顿敛。 钱开震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光绪七年(1881年),捐款首创了消防组织——天一水会,制水龙两架,水筒号衣数十件,城内火险由此之后减少。光绪九年(1883年)太平桥(今四棵树乡昭苏太河三棵树屯桥)将倾圮,钱开震集乡绅筹款重建,“扩木架为十四,长三十七丈,宽一丈八尺”,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钱开震为官清廉,曾自撰一联:“禄薄俭常足,官卑廉自高”以此来勉励自己。 光绪十年(1884年),钱开震捐费并主修《奉化县志》,记载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钱开震是梨树县县志的创始人,也是第一部县志的主修者。 钱开震不但精于政道为官清廉,且尊贤重士酷爱诗文。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有大批文人墨客云集斯土,包括他的亲家陈文焯、他的儿子钱宗昌(初试武林,后曾官至吉林道署提法司使)等一批文人,其中以知县钱开震,训导赵万泰,濡阳陈文焯,武林钱宗昌四家为大。如钱开震《慎初堂记》中有这样一段:“自古为政之道,莫妙于因,莫难于创。因则因民利以为利,因势之积以除弊,用力少而成功多,故日妙。创则必实求其所以利,而预防其所其流弊,一有弗恨后莫能继焉,故甚难也。”见仁见智,且走笔不凡。《奉化县志》中收有钱氏父子诗文数十篇(首)。1934年修成的《梨树县志》里,载有他的诗文多篇,如钱开震《昭苏城》:“访到昭苏信莫疑,山前赖有古城基。长河滚滚今犹在,水不能言亦自知”。文皆古朴,诗多清新,颇显边土之风。 钱开震在辛亥革命前卸任,1912年2月病卒,享年76岁。

魏晓光吉林省梨树县档案研究员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