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1-29 来源:新浪-魏晓光的博客 |

李连贵熏肉大饼铺
李连贵,原名李广忠,乳名连贵。生于1887年,祖居河北省滦县柳庄。 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逃荒来买卖街(今梨树镇)落户。是年冬,租两间草房,开烧饼铺兼营熏肉。李连贵心灵手巧,性格开朗,为人心地善良。带领四个弟弟,起早贪晚,生意日益兴隆。在开业的第三年春,有一双目失明老人领一女孩沿街卖唱,被警察打伤。李连贵把老人背到家中医治调养,老人伤愈后出自感激救命之恩,把祖传熏肉秘方传给了他。李连贵如获至宝,经过精心研究,多次实验,终于按秘方配料熏出独具芳香,别有风味的熏肉来。一经销售,立即轰动了买卖街。熏肉出名后,李连贵又精心钻研改变大饼工艺。他先后走访梨树,四平出名的十几家饭店,品尝了各有特色的饼类食品。回家后,哥几个反复研究,终于摸索出了一个新的制饼方法,用熏肉的老汤油和成面酥,涂抹在大饼面剂上,卷制而成,还从和面到下剂、开片、烙饼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 李连贵大饼,具有和熏肉相同的独特风味。大饼皮面金黄、圆如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软、滋味浓香;熏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其具有解腻、解暑、健脾胃、助消化、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在吃法上,他也精心研究,可以饼肉分吃,可以用大饼卷着熏肉来吃,也可以把肉剁碎,夹在饼层里吃,还可以把夹剁碎肉的饼回锅烙一下吃。他们还锦上添花,创造了相应的辅料,用水壶沏上大枣水,让进店的人先喝上一碗,吃饼配上葱蒜和甜面酱,吃完饼再喝一碗营养丰富的大米绿豆粥,更是别有风味。由于李家的酱肉干净、烂乎、浓香,大饼柔软、层清、酥香,吃的人都称道:"大饼卷熏肉,吃起来没够",因此常是座上客满,门庭若市,深受群众欢迎。 1924年李连贵病故,其子李尧继承父业。于1937年迁居四平市道东北市场,专营熏肉大饼,店名“兴盛厚”,大门两侧悬挂“李连贵熏肉”、“大饼稀粥铺”,以示祖传。李尧又求教于名医对煮肉的铺料配方进一步调整改进,以丁香、紫莞、砂仁、肉桂五味中药为主要香料,辅以花椒、八角、鲜姜等,制出的熏肉不仅色泽棕红,肉味更加馨香纯正,食之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余味悠长;且有抑菌、开胃、健脾、行气、宽中、助消化等药膳功能。大饼用煮肉的汤油调制油酥,成饼颜色金黄,饼分七层,外焦里嫩,焦而不硬,软而不粘,香酥可口。 1951年,为了扩大经营,李尧令其子李春生于沈阳市中街设立分号一处。1956年“兴盛厚”实行公私合营,改店名为“李连贵熏肉大饼铺”,李尧任经理;同年,又在火车站附近增设分号一处,技术也公开了。 1958年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来四平视察,品尝后赞美说:“经济实惠,简单好吃。”翌年国家领导人陈云来吉林省视察时食后赞扬说:“别具风味”。李连贵熏肉大饼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名扬海外,至今盛誉不衰。


魏晓光吉林省梨树县档案研究员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