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1-29 来源:新浪-魏晓光的博客 |

柴纯然
柴纯然,1920年1月15日,生于梨树县郭家店镇,出身贫寒。父亲柴士屏无正当职业,有时给人代笔写诉状,收入微薄,要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维持家庭生活。柴纯然7岁入小学,相继在县立初中学校、奉天省立第八师范读书。1938年春考入伪满洲国建国大学,就读于预科,三年后转入文教学科。 柴纯然才智颖异,素怀爱国之心。1935年至1937年在奉天省立第八师范读书期间,目睹日本侵略者无辜残杀中国人的强盗行径,痛心疾首,立志抗日救国。毕业时,不去赴职,决心入大学深造,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遂于1938年春考取伪满洲国建国大学。为反满抗日,发奋学习。译有武者小路实笃著的《人生论》,以期唤醒民众抗日。在校期间,曾任校部伙食委员,他以职务之便,协同同期学生杨增志,秘密组织进步学生,几次爆发“伙食斗争”矛头直指日本侵略者,给学校当局以沉重打击。 1940年春,柴纯然认识了东北抗战机构长春地区负责人王宏文(王长新)、张辅三后,他参加了东北抗战机构,化名才建。为发展组织,宣传反满抗日,并揭露日本侵略者提出的“日满亲善”、“共存共荣”虚伪口号的本质,调查敌伪汉奸活动情况不停地工作。他在校内与同学建立了读书会,以读书会为掩护,秘密进行反满抗日活动,宣传反满抗日爱国思想,传阅进步书刊,用淀粉糊合成墨水写成秘密信向上级组织汇报工作情况。 1941年春,柴纯然联络组织进步同学在王宏文的住所进行参加东北抗战机构的宣誓:“誓以至诚加入东北抗战机构,奉行中央抗战建国纲领,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收复东北失地,铲除汉奸,复兴中华民族,竭尽国民责任,励行同志义务。如违誓言,愿受制裁。谨誓。”1941年7月,柴纯然与佟均凯(赵洪)等进步同学在校内办了不定刊物《前哨》。柴纯然常给《前哨》写稿,表明自己的抗日主张。 1942年2月2日,学校当局以找同学谈话为由,将柴纯然等16名同学逮捕。捕后押至日本宪兵队。一个月后,转到伪满高等检察院。在审讯中,柴纯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法官诬称建大学生为国贼,柴纯然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痛斥日本侵略者说:“我们不是国贼,是爱国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我是一名中国人,日本侵略者到我们国家来,欺负我们就不许我们反抗吗?”柴纯然的话,噎得法官瞠目结舌。审讯时,柴纯然为了保护同学,敢于牺牲自己。在被捕的同学中有两个人因为参加抗日活动少,不承认自己参加抗日组织。伪法院提出要有人给予作证。柴纯然毅然承担了这个责任。说:“我们的组织根本没有这两个人。”柴纯然的辩护,保护了这两名同学,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罪行”。原拟判柴纯然极刑,法官见其义勇非凡,坚贞不屈,哀叹道:“杀只可惜,留之祸害。”意欲软化留用,逐与杨增志,王宏文、张辅三四人被日本侵略者以“治安维持法犯”罪判处无期徒刑。当宣判完时,法官问有无意见,柴纯然代表同学向法院申诉:“这种不人道的判处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显示出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柴纯然等被判刑的“政治犯”在监狱中受到非人虐待,每顿吃的高粮米粥,也被克扣得尽是些稀米汤,菜有时是烂白菜等。有病根本得不到医治,柴纯然得了伤寒,不给医治,柴纯然坚贞不屈,以“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决不罢休”的崇高气节,情愿以身殉国,继续在狱中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在狱中,柴纯然鼓励同学说:日本人长不了,我们不能垂头丧气,不向日本人低头。要积蓄力量,抗战胜利后争取一起出去。他在狱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寒窗未尽又铁窗,国事家事两茫茫。微身但愿殉国难,岂计刑期几多长。”这四句诗高度概括了他那坚贞不屈、刚直不阿、忧国忧民的一生。 1944年1月30日,在日本侵略者的残害折磨下,柴纯然惨死在监狱,时年24岁。他死后,家属亲友将柴纯然的遗骨取回,葬在郭家店镇镇郊村,他的英名将与青山共存。柴纯然的牺牲是令人悲痛的,但他和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死难烈士一样,是死得其所的,后人是不会忘记的。
魏晓光吉林省梨树县档案研究员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