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梨树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梨树

  地方资讯
“关东粮仓”奔小康
梨树县举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监测信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来梨树县开展调研
梨树县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百日攻
2020年第二届“茅台王子杯”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现场观摩会
梨树县人社局推进高质量就业服务快
“河清水美·v游四平”
 
  节约行动
梨树县拒绝“剩宴”不做“剩男剩女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梨树白山乡党委多形式增强党员干部
吉林省多部门首次晒出“三公经费”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趣闻传说    
梨树县“凤凰屯”的传说
时间:2016-3-4  来源:新浪·魏晓光w的博客  
  自古梨树故事多,南北驿道来往火,民族融合有特色,松辽平原汇成歌!民间故事,她是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从即日开始每天讲个梨树县的故事。
  
  早先年,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城叫“奉化屯”。传说在这以前叫“凤凰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屯名,只住着几户穷人家。屯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名叫桂阳,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姑娘名叫玉凤,温柔憨厚,心灵手巧。他俩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了,俩人更是亲近。
  
  一晃,俩人长大成人,乡里出了个媒婆一说合就定下了婚事。快要结婚那年,桂阳为了让玉凤过了门能生活好些,就整天拼命地干活,想积攒些钱,还想给玉凤买几件象样的嫁妆。于是他起五更爬半夜,没多久人就累得不行了,走路直打晃。玉凤看了心疼地不知劝了他多少次,可是桂阳还是不肯休息,不声不语,一个劲儿地干。
  
  再说玉凤,也是一样,起早贪黑的干。有时白天帮桂阳干活,夜晚缝缝补补,还时常背着家里人刺绣一件什么东西。后来,她怕点灯熬油,就摸黑绣。
  
  这姑娘可真是心灵手巧,不用灯亮,照样绣得好。她偷偷地绣啊绣啊,不知绣了多少个晚上,手指扎破了多少处,鲜血染红了绣布多少回,第二天她还要把绣布偷偷地洗干净。
  
  有天晚上,桂阳干完活儿从地里回家,扛着重重一大捆柴禾。走到半路,突然感到胸口发闷,随后吐了一口鲜血,挣扎了几步就晕倒了。
  
  玉凤听说了,心急火燎地跑到了桂阳家。到那儿一看,他躺在炕上昏昏沉沉,嘴里一个劲儿地叨念着玉凤的名字。玉凤听了心疼得象刀割肠子一样难过。她痛苦地扑到桂阳的身上大声哭起来,还一劲儿地喊着他的名字。可是桂阳还是咽了最后一口气。
  
  人们见桂阳已经死了,就把姑娘扶回了家,劝慰她不要过分伤心,保重身体。还有的好心人劝说:“一家女,百家求。你们俩天生不是夫妻呀!好在没有结婚,不然就更苦了你了。”玉凤象似什么也没有听见,沉默不语。当天夜里,玉凤还是摸着黑绣着那件没有绣完的东西。她绣啊绣啊,整整绣了一夜。
  
  第二天,太阳出来时,玉凤终于把那件东西绣成了。乡亲们要给桂阳送葬了,先是在离村不远的地方选好了墓地。接着,又让人去给玉凤送信儿。玉凤听说人要埋葬了,就带着那件绣好的东西去了墓地。玉凤她究竟绣的是件啥东西呢?连家里人也不知道。
  
  当初,她想绣一个最心爱的图案方巾送给桂阳作为定婚的信物。因为没有钱到外地去买丝绒彩线,她就用了家常白线刺绣,打算绣完后再染上喜欢的颜色。可是,谁知没等绣巾完工,人就死了。现在这姑娘要把这素色的绣巾送给她心上人,作一个永别的留念。玉凤悲哀地来到墓前,看着那死去的心上人。桂阳虽然死了,可是不知为什么,他脸上还微笑着,还和从前一样,憨厚可爱。
  
  玉凤把素色方巾蒙在了桂阳的脸上。这时乡亲们凑近前一看,方巾上绣的原来是一幅“丹凤朝阳”图。虽说没有颜色,但是看上去却是精美得很。
  
  再说玉凤跪在墓前,哭得死去活来,两只手抓心挠肝地说:“我和你生不能结下姻缘,可是死也要做一对鸳鸯鬼!”说着她就要撞头自尽在墓前,多亏乡亲们七手八脚地拽住了她。正在这时,大伙发现了一个奇迹:那幅蒙在桂阳脸上的绣巾渐渐地活起来,白色凤凰变成五颜六色,金光灿灿,白色的太阳也变得鲜红夺目。大伙全都惊呆了,玉凤也感到非常奇怪,这明明是一块白色绣巾怎么蒙在他脸上就正当大伙惊奇时,绣巾突然不见了,出现一只五光十色的凤凰鸟,站在了桂阳的胸脯上。那颗太阳变成了一个彤红的小圆球,在桂阳的嘴上半含着。只见凤凰用那尖尖的嘴衔起了小红球塞进了桂阳的嘴里,随后飞上了天空不见了。
  
  不一会儿,桂阳就渐渐地苏醒了,他睁开眼惊奇地看着玉凤和大家,自己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玉凤和大家又惊又喜,急忙把桂阳扶出了墓坑,大家伙儿前呼后拥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丧事变成了喜事,俩人成了亲。从此,“丹凤朝阳”绣巾图的故事,就成了老梨树城人们的世代佳话了,外地人就给这个屯起名叫“凤凰屯”。可是后来叫白了音,叫成了“奉化屯”。(文竹)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四平市节约网   公主岭市节约网   双辽市节约网   伊通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