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梨树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梨树

  地方资讯
“关东粮仓”奔小康
梨树县举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监测信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来梨树县开展调研
梨树县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百日攻
2020年第二届“茅台王子杯”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现场观摩会
梨树县人社局推进高质量就业服务快
“河清水美·v游四平”
 
  节约行动
梨树县拒绝“剩宴”不做“剩男剩女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梨树白山乡党委多形式增强党员干部
吉林省多部门首次晒出“三公经费”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梨树县二人转的要事记载
时间:2016-3-12  来源:二人转汇  

  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以前,梨树县在这个时期或更早一些就有二人转艺人演出的雏形二人转。目前可追溯的第一代艺人是姓齐。
  
  老艺人韩荣(1916年手,今团结乡二龙山村人),艺名韩桩子。16岁拜师刘启红。22岁(1937)满徒时,师傅嘱咐他说:“咱们这枝上,你见着经六代叫师叔,见着第七代称师兄。”这就是说到韩荣这里,梨树县最起码有七代二人转艺人。
  
  二人转艺术的产生,梨树艺人说法是:二人转最早叫“棒棒戏”。是从关里“难民”传过来的,他们乞讨唱唱时,俩人对唱,每个人手拿俩短棒,边唱边击打拍节并代为伴奏。每到正月扭秧歌,这睦人中有的定居了,也参加了扭秧歌,秧歌又把戏中“击棒法”吸收了,逐步演变成秧歌里的霸王鞭和二人转中的彩棒。
  
  1780年,到这个时期,由于这种“棒棒”戏没有固定的班社,但曲目相同,演员却是东西南北凑到一起组成戏班,碰到一起就能唱戏,进而发展利用“棒棒”的谐音,又叫“碰碰戏”。因“碰碰”戏吸收了秧歌的舞蹈,不同于其它舞台戏曲舞蹈身段,扭扭达达,蹦蹦跳跳就从“碰碰”谐音演变成“蹦蹦”了。
  
  《奉化县志》(即是梨树县志)记载首任知县钱开震在1879年出示的严禁演唱二人转告示中写有“并并之戏”一词。并是“行步倾跌不稳”之意,和蹦蹦含意十分吻合。
  
  1790—1800年,二人转艺人“双菊花”于这个年份出生在今林海乡,十岁跟父亲刘□□学唱,不久唱红,曾自编自演以舞蹈为主的《小俩口串门》。
  
  1830年二人转艺人周兴(艺名周短子)约在这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十五岁离家来梨树投师“双菊花”。
  
  1852年,周兴同吴广金等人组成二人转戏班,越演越红,时而流入到今双辽、四平等地演出。在这年,怀德的“林大寡妇”和“周半拉子”来过梨树。
  
  1878年,梨树县建治,称奉化县,浙江人钱开震首任知县。
  
  1879年,梨树县二人转已兴盛到知县因感“伤教”而反复“查拿”的程度,在1885年编修的《奉化县志》中写到严禁之事,见艺文条:“又俗有并并之戏,淫亵尤其,男女纵观,实为伤教。亦经知县钱开震先后查拿。”
  
  1902年,今郭家店乡小桥子村岳永峰组织戏班,称岳家班,是后来梨树县八大戏班最早组建的戏班。
  
  1911年,清朝被推翻,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奉化县因与蒋介石家乡奉化重名,1914年改称梨树县。
  
  1912年—1944年,民国时期,梨树县二人转艺人超过百人,先后出现八大戏班即岳永峰班、金凤山班、李生班、洪国栋班、柴振海班、傅生班、毕永莲班、孙家班)演出二人转剧目近400百个。
  
  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梨树,白城地委派周健任梨树县县长,将以李生为首的傅生、苏利、于兴亚、洪国栋、蒋志田等12人组成戏班,用二人转形式演出《兄妹开荒》、《妇女队长快点名》等剧目。不久部队北撤,戏班解散。
  
  1946—1947年,吴少先、傅生、段云有、于兴亚等四人,先后组建戏班,艺人有时融洽穿插出。
  
  梨树全境解放,全县按九个行政区域组成九个二人转小剧团。李财带领一个小班进入县城,在“王家茶馆”演出二人转。
  
  1949年,梨树县二人转艺人进行全面登记,县政府责成文联办二人转艺人学习班,黄玉国、张勤、蒋志田、于兴亚、王玉兰、傅生、李彦林、赵青山、李财、吴少先等参加学习。
  
  1950年,“梨艺剧团”成立,演员有吴少先、李玉清、于兴亚、毕永莲、刘玉芹等人,演出收入全部捐献抗美援朝买飞机大炮,演员除了吃饭不花钱外,每人每天一包烟,演戏劲头非常足。
  
  1951年,梨树县职业地方戏队成立,队长于兴亚,副队长段云有,后派国家干部赵崇和出任队长。
  
  1952年9月,傅生,吴少先、郭凤(唢呐)三人代表四平地区参加辽西省(当时行政区划梨树县属辽西省管辖)二人转汇演,参赛剧目《白蛇传》、《密建游宫》,会场设辽西省文工团排练室。国庆节前后,又留在辽西省京剧院公演一周。
  
  1955年,梨树县地方戏队转民营,段云有、吴少先为负责人,演员有杨殿文、高春艳、郭玉芹、董孝工、蒋志田等人。
  
  1956年5月,于永江受省戏曲研究室委托,来梨树访问名丑李财,8天时间,记录下《大天台》、《忠义厅》、《罗成算卦》、《燕词》、《钢鉴》等16个剧目。省文化局一次补助李财68元现款。
  
  1958年,梨树县政府举办首届二人转业余汇演,共有11个剧团参加。汇演结束,选拔李海龙等人充实专业地方戏队。政府派国家干部张树棠任地方戏队队长。
  
  1961年2月,梨树县第一个二人转创作剧目单出头《刘翠云》(编剧苏景春)在省级刊物《说演弹唱》(1961年2月号)公开发表。12月,四平专员公署文教处在梨树召开全区二人转工作会议。观摩郭玉琴演唱的《洪月娥做梦》,高春艳、董孝芳演唱的《回杯记》和郭玉琴、蒋志田、杨文演出的《小老妈开旁》。
  
  1962年,梨树县地方戏队隶属于梨树县艺术剧院,转为国营。3月21日——3月28日吉林省为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探讨二人转发展和提高问题,交流经验、明确方向,提出今后任务,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省文化局在省电影公司召开全省二人转工作会议。会上有6个单位(个人)作经验介绍,其中梨树县文化科以题《加强领导提高二人转演出质量》和梨树县地方戏剧团以题为《关于定腔定调和伴奏配器问题》作了大会发言。在长春小剧场观摩公演时,梨树县地方戏剧团郭玉琴演出单出头《洪月娥做梦》。8月,梨树县地方戏队在梨树县社会方室向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同志汇报演出单出头《洪月娥做梦》、二人转《秦香莲》、拉场戏《寒江》、《打碗劝婆》。陪同观看的有省委书记富振声等领导同志。演出后,宋任穷、富振声等领导上台接见演员,宋任穷同志说:“听说你们不错,看了以后,确实名不虚传。”富振声同志说:“《打碗劝婆》这个节目很好,要多演。”
  
  1963年7月,四平专员公署文教处在伊通召开全区二人转业务交流会,梨树县杨殿文、郭玉琴、蒋志田等向会议汇报演出《二大妈探病》、《三丑会》等剧目。
  
  10月,教学相长文化局特调梨树县地方戏队在长春宾馆为全省文艺工作者专场演出了《二大妈探病》等一台剧目。12月,四平专署文教卫生办公室在怀德召开二人转业余交流会,高春艳、董孝芳向会议汇报演出二人转《送年画》。梨树县地方戏队获吉林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上山下乡演出二等奖,奖励3,000元
  
  1964年5月5日—5月29日,吉林省文化局为深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进一步提高,二人转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二人转的战斗作用,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工农兵服务。在梨树县委党校举办全省二人转工作者学习会,有27个专业地方戏团队,近600人参加。这是吉林省二人转艺术有史以来,空前规模的盛举。(这次会被后来订为“吉林省二人转首次例会”)5月15日,《吉林日报》发表本报记者文章,题目《一支活跃在农村的文艺尖兵——记梨树县地方戏队》,同时发表短评《二人转必须革命化》。9月29日,《送年画》(演员高春艳、董孝芳)《李二嫂摔桃》(演员郭玉琴、李海龙)拉场戏《老灵通》(演员李海龙、刘兴等)参加四平专区联合演出队在长春小剧场演出。11月7日,四平专署文教办公室在梨树县地方戏队举办二人转学员培训班,招收27名学员(女16名,男11名)蒋志田和了源栾继承(筱兰芝)等人任教。
  
  梨树县地方戏队获“吉林省1964年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为农村服务”一等奖,奖金4000元。12月17日,吉林省文化局在双辽召开全省二人转剧目交流会,有27个专业二人转剧团250名工作者参加了,会上推广了梨树县二人转《老田头看瓜》(演员李海龙、李淑珍)。同时推广的还有单出头《小老板》,二人转《双比武》、《拜年路上》,拉场戏《好媳妇》等剧目。
  
  1965年,梨树县地方戏队获吉林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一等奖。另一个获一等奖是洮安县地方戏队。
  
  9月29日,吉林省文化局、吉林省曲协邀请文艺界部分同志在长春小剧场观摩四平专区二人转联合演出队演出的一台5个二人转剧目。其中梨树的二人转《送年画》(演员高春艳、董孝芳)《李二嫂摔桃》(演员郭玉琴、李海龙)和拉场戏《老灵通》(演员李海龙、刘兴、李淑珍)。另两个戏是伊通的单出头《小老板》(演员王淑琴)和怀德(今公主岭市)的二人转《拜年路上》(演魏凤芹、许德礼)。
  
  1966年,梨树县二人转创作剧目首次在省级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剧目有二人转《李二嫂摔桃》(编剧杨维宇)单出头《学游泳》(杨维宇改编)。
  
  文革大革命开始。
  
  1972年,四平地区文化局在梨树举办二人转作者学习班。刘中、吴济洲、苏景春、黄万库、孙玉琛5人参加了,讨论了《铁姑娘》、《一条鲤鱼》、《支农新歌》等作品。8月,四平地区文化局在四平市举行二人转调演,梨树演出表演唱《补麻袋》、二人转《肖玉桥斗敌》、拉场戏《心在槽头》和《支农新歌》。
  
  1974年,吉林省文化局在长春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文艺调演大会”,梨树县演出表演唱《练兵场上》(编词刘中,编曲孙玉琛,演员邢玉珍、杨亚莉、孙安山、宁东日、张秀英、贾晓光、李光、林英玉)和二人转《情深似海》编剧杨金旺,编曲孙玉琛,演员董孝芳、董玮)。12月17日——24日,吉林省文化局“文艺调演大会”(第二轮)梨树编入四平地区演出团,在长春艺术剧场演出二人转《情深如海》。
  
  1976年3月,吉林省曲艺调演在长春市举委,梨树县的表演唱《争看样板戏》、二人转《情深如海》、《惠兰闯关》等剧目参加演出。
  
  1977年2月,吉林省文化局在长春市会议招待所举办吉林省独唱、重唱、曲艺调演。梨树县的二人转《慧兰闯关》参加演出。
  
  1978年2月,四平地区文化局遵照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在梨树县组织观摩演出,梨树组台节目有表演唱《二婶回娘家》、单出头《小老板》、二人转《送年画》、《红管家》、对唱《夫妻竞赛》、拉场戏《心在槽头》。会后,到全区各县(市)巡回演出。4月在伊通县演出期间,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观看了演出。
  
  1979年5月5日—28日,吉林省文化局在梨树县举行第二次全省二人转工作者学习会。30个二人转团体,860余人参加。二人转《两路分兵》定为学习推广剧目。7月,梨树县文化馆以“农忙务农,农闲演戏”的精神,组建两个季节性二人转演出队共30人,划分南北两片巡回演出。9月,梨树县戏剧创作组由县文化馆分出独立组建,隶属县文化局领导。苏景春任组长、孙玉琛任副组长、创作员王小铁、赵月正、张玉洁、郭中、史晶晶。本年,梨树县地方戏队评为全省专业剧团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二等奖,奖金3,000元。
  
  1980年,四平地区文化局在双辽恢复二人转例会,梨树县地方戏队一台剧目参加。《三请梨花》获改编整理一等奖。4月,苏景春创作的二人转《老钱串赶集》在《曲艺》杂志上刊登,这是梨树县创作二人转剧本首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同年,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老钱串赶集》一书。陈淑新演唱的单出头《秀琴盼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对台部于中秋节向台湾播出。崔海龙(代表梨树县地方剧团)、孙玉琛(先进个人)赴长春出席吉林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81年,四平地区二人转艺术研究小组成立。聘请杨维宇、苏景春、孙玉琛、董孝芳、高春艳5人为研究小组成员。6月,吉林省文化局在梨树县举办二人转剧目学习会,有全省和外省阿城、哲盟等部分人员共300余人参加,《姜须搬兵》(王影,邢国库辅导)为学习会六个学习剧目之一。12月,陈淑新(先进工作者)赴北京参加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1982年,吉林省文化局在农安县举办全省二人转新剧目学习会。拉场戏《喜上门来》(陈叔新、董孝芳辅导)为10个学习剧目之一。6月《吉林文化》(第4期)发表王也夫写的《文苑群星光彩照人——梨树县地方戏剧团主要演员、演奏员记述》文章。记述:著名二人转演员董孝芳;吴慧春伴奏进戏;又戏又专的年青主演王颖;青年新秀陈淑新;邢国库的丑角艺术美;刘兴玉演唱散发出泥土芳香;高永泉一专多能;李海龙是领导又是演员。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吉林分会,编辑出版《说唱艺术》(1982年1期)刊载张震文章《梨乡一树傲群芳——记著名二人转党员董孝芳》。12月,四平地区论避在辽源市举办四平地区1982年二人转演出例会。梨树县地方戏剧团获演出综合一等奖,二人转《倒牵牛》(赵月正编剧)获剧本创作一等奖,白晶、董孝芳、陈淑新获演员表演一等奖。《说唱艺术》(1982第2期)发表依群文章《锲而不舍、精雕细刻——谈杨维宇同志的二人转创作》。二人转《倒牵牛》获吉林省二人转创作剧目一等奖。县文化馆为了普及二人转,培养新人,举办第一期业余二人转演员学习班,并决定每年办四期。本期学员56人。
  
  1983年1月,中共梨树县委、县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或共中央31号文件精神,检阅巩固和发展乡、镇小剧团成果,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举办全县乡、镇小剧团会演。有16个乡镇参加,组7台54个二人转、单出头、拉场戏、表演唱等剧目演出。4月5日,吉林省二人转汇演大会5日在梨树县影院举行开幕式,12日举行闭幕工,全省23人团队500多名演职员参加,演出9台39台个剧目。梨树演出剧目有二人转《拉马》、《劝嫂》、《女排赞》、《倒牵牛》、拉场戏《喜鹊登梅》。12月,县文化馆对46名民间二人转艺人进行考核登记,一部分参加公社小剧团,大部分由县文化馆组建了3个二人转秀节演出队,活动在全县各乡镇,走乡串屯为农民演出二人转。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被称为“乡土之花。
  
  1984年,四平市文化局在梨树县举办二人转演出例会。梨树县农民业余小剧团也被推荐参加会议并报演出。
  
  单出头《南郭学艺》是此次例会演出效果较好的5个剧目之一。5月11日——5月23日,吉林省1984年二人转新剧目观摩评奖推广会、乡镇小剧团二人转汇演在白城市举行。单出头《南郭学艺》(赵月正编剧)获创作一等奖,并评为9个推广剧目之一,获综合演出一等奖。本年,梨树县地方戏队被评为吉林省专业剧团上山下乡经营管理一等奖。奖金5000元。
  
  1985年4月,吉林省文化厅在辽源举办二人转汇演大会,二人转《太平一兵》,拉场戏《松江花月夜》参加演出,均获创作奖。11月文化馆举办全县业务小剧团汇演。共有23个小剧团245人参加,演出剧目近百个。二人转《海峡情》(编剧苏景春)由县宣传部推荐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向台湾播放。
  
  1986年,吉林省二人转新剧目巡回观摩评奖。二人转《闹发家》、《时迁偷鸡》评为剧本创作二等奖。综合演出一、三等奖。《闹发家》评为全省推广项目。苏景春创作的拉场戏《看戏》由省民艺团投拍。梨树县政府拨款,修建地方戏曲剧团办公楼(包括排练厅)落成,总面积480平方米。
  
  1987年,二人转《美人杯》(编剧赵月正、编曲吴慧春,导演贾晓光,演员白晶、许表山)获吉林省二人转新剧目一等奖,全省推广剧目,同时,代表吉林省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赴京演出。6月17日,李鹏来四平视察工作,调《美人杯》剧组汇报演出。文化馆举办第三次农民业务小剧团汇,19个队205人参加。历时4天,演出62个剧目。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编辑出版《苏景春戏曲选》、《赵月正戏剧曲艺选》两书,分别由赵翔、王肯为两本书作序。县文化局、县文联、县戏剧创作室合编出版《梨树二人转》(《梨花》增刊。文化局长陶秋然写序言,发表二人转,拉场戏剧本6部。吉林省委书记高迪,来梨树检查工作,看了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演出的《西厢》等二人转节目。
  
  1988年,赵月正创作的二人转新编剧目《月朦胧》获剧目创作二等奖;定为全省推广剧目。省委书记何竹康来梨树视察工作,在梨树小剧场看了二人转《断后》等节目。文化局、文联、戏剧创作室编辑出版的《梨树二人转》第二期,首页发表吉林省文化厅厅长吴景春同志给责任编辑郭连顺同志的信:“《梨树二人转》对全省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期发表二人转、拉场戏作品10部。7月,东北三省二人转理论研究会在吉林市召开,苏景春参加宣读论文《二人转与当代观众——研究二人转,必须要研究二人转观众》此文同年在省艺术研究所编辑的《当代艺术》上刊登。本年,地方戏曲剧团白晶、陈淑新被评聘为国家二级演员,苏景春被评为二级编剧,加上1987年评聘为国家二级编剧演员,苏景春被评聘为二级编剧,加上1987年评聘为国家二级编剧的赵月正,梨树县二人转艺术阵容中共有4名副高,这在东北三省县级二人转团体中尚属首位。
  
  1989年,二人转《穆桂英大闹白虎堂》和拉场戏《写情书》评选为全省学习推广剧。张振海撰写的论文《二人转本体谫论》,参加东北三省二人转理论研讨会,并在本年《当代艺术》杂志上刊登。中宣部副部长高德占一行来梨树看地方戏演出,演出后与全体职员合影。文化馆在梨树镇举办第四次农民小剧团汇演,17个队185人参加。拉场戏《写情书》(编剧赵月正)选调长春参加首届艺术节演出。获二等奖。苏贵荣撰写的论文《发挥民间二人转优势,繁荣民族文化》获省群众文化论文评选二等奖。
  
  1990年,商业部副部长何济海来梨树视察梨树商业局工作,观看了戏曲剧团演出的《断后》、《写情书》等剧目。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陶醒龙先生专程来梨树考察二人转,在影剧院观看了地方戏曲剧团演出的《梨花飘香》一台节目。3月,梨树县戏剧创作室副主任赵月正(二级编剧)选为梨树县政协副主席。
  
  苏贵荣写的论文《浅谈民间二人转艺人的管理与提高》参加吉林省文化厅在北戴河召开的群众文化论文研讨会并宣读。在这年,苏贵荣的另一篇论文,《文化馆职能研究》在《吉林省群众文化研究》发表,同年安徽省《群众文化》转载。此文获吉林省群众文化论文二等奖。
  
  1991年3月,农业部部长何康来梨树视察工作,在工人文化宫观看了梨树地方戏曲剧团演出的二人转《西厢》等剧目。4月,梨树县戏曲剧团演员陈淑新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5月,吉林省文化厅在辽源市举办第十届二人转新剧目评奖汇演。二人转《放金龟》获编剧、综合一等奖,评为省1991年学习推广剧目。
  
  7月,二人转《放金龟》剧组调长春市为建党70周年献礼献出。演员白晶获演员一等奖,许青山获表演二等奖,乐队获伴奏奖。县文化馆举办第五次小剧团汇演。22个小剧团,200人参加,演出二人转剧目30个。12月,二人转《相亲》(编剧苏景春,编曲任万峰,导演王颖,演员刘兴宝、陈波)赴北京参加国家保密局、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举办的全国保密宣传文艺节目调演,获三等奖。
  
  1992年5月,拉场戏《写情书》在扬州中国戏剧节汇演后,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剧目奖。县地方戏曲剧团团长沈济良赴京参加发奖仪式。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和中宣部、文化部等领导接见到会人员,并合影留念。5月,吉林省文化厅在四平市举办第十一届二人转新剧目评奖暨四平市首届二人转艺术节,于16日在四平人民艺术剧场开幕。二人转《红花岗》在开幕式上演出。县地方戏曲剧团自己组台,剧目有《经理秘书》、《盗金鸡》、《红花岗》、拉场戏《二嫂调包》、《撵县长》五个剧目,这是建国以来梨树首次自己组合参加省级汇演。5月,业余作者陈万山创作的二人转《盯梢》(任万峰编曲,张景惠导演,张继海、赵海燕表演)参加全省十一届新剧目评奖暨四平市首届二人转艺术节演出。5月,梨树小剧团的一台二人转节目参加吉林省第十一届二人转新剧目会演暨四平市首届二人转艺术节演出,获集体综合演出奖。5月,四平市新时期二人转成果回顾民在四平市民览馆开幕。梨树县的孙玉琛、苏景春、赵月正、陈淑新、白晶、王颖、许青山、张景惠、刑事国库等9名二人转工作者的个人艺术成果和梨树地方戏曲剧团的集体成绩参展,约占整个展览内容的五分之二多。10月,二人转《放金龟》被省文化厅定为省参加首届全国二人转汇演(1993年1月)剧目之一。在这年,县文化馆举办三期二人转学习班,这是1982年以来累计办班的第39期,培训二人转演员793人。在这年,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被吉林省文化厅评为上山下乡综合一等奖。从1981年以来连续两次评为二等奖,九次获一等奖。12月,《戏剧文学》(92.12)发表张振海论文《新二人转的审美感知》。
  
  1993年1月,地方戏曲剧团演出的二人转《放金龟》,参加全国首届二人转汇演,获剧目综合二等奖,乐队获优秀伴奏奖,演员白晶获表演一等奖,许青山获表演二等奖。
  
  1994年5月,地方戏曲剧团参加吉林省第12届二人转汇演,演出剧目二人转《讨债女》和《考新郎》剧本均获创作二等奖,演员白晶、陈淑新获表演一等奖,崔文彦笔赵波分别获表演二、三等奖。7月,地方戏曲剧团赴辽宁清河国际慕尼黑水上啤酒节出。
  
  1995年1月8日,地方戏曲剧团在北京朝阳剧场参加农业部“七彩大地”专题晚会,演出单出头《二老汇改嫁》、拉场戏《写情书》,同台演出的有黑龙江北大荒文工团、新疆农垦歌舞杂技团。11日晚在京西宾馆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国海关工作会议演出。农业部部长刘江等领导观看了演出。10月,地方戏曲剧团赴山东维坊、安丘、淄博、临沂、沂蒙等12个城市开展业务演出,共演出28场,观众累计达3万余人。
  
  1996年2月7日,地方戏曲剧团赴长春为全国电力系统纪检、监察纠风工作会议专场演出,国家电力部及中纪委领导、吉林省领导及与会人员一千多人观看演出。演出地点,省电力局俱乐部,演出“开场秧歌”及《二老汇改嫁》、《傻子相亲》、《包公赔怀》、《偷拐》等剧目。4月7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地方组于爱群等来地方戏曲剧团考察并观看演出。5月,参加吉林省第13届二人转小品新剧目汇演,演出剧目二人转《闹喜堂》,演员郑亚文、赵波,获综合二等奖。本年,县政府对地方戏曲剧团人员进行了分流整顿。原剧团70人分流出冗员33人,留团36人,其中演员15人,乐队8人,后勤2人,离退休老艺人11人。年末,地方戏曲剧团应内蒙自治区通辽市政府邀请,演出春节晚会,电视台现场直播。剧目有《偷祸》等。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四平市节约网   公主岭市节约网   双辽市节约网   伊通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