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65岁的孙文斌原是柳河县公安局正局级侦查员。大学文化,现为吉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学会理事。多年来,他的勺子书法以隶书为主,勺画以梅花和山水见长,其勺书娟秀流畅,勺画清秀独特,勺子书画结合,堪称一绝。2011年3月,他以100把勺子为工具,历时20多个月创作的百米勺画长卷《松梅和谐图》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一提起勺子,让人不禁想到吃饭和舀汤,但家住柳河县的孙文斌却开发了勺子的其他功能———写字、画画。8月28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从小受父亲影响警察玩起勺子画 用勺子盛饭、喝汤人们司空见惯,可用勺子写字作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说的这个人就是一生与勺子打交道、与勺子结下不解之缘,用勺子写字作画,做出了一些名堂的人。今年65岁的孙文斌原是柳河县公安局正局级侦查员。大学文化,现为吉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学会理事。多年来,他的勺子书法以隶书为主,勺画以梅花和山水见长,其勺书娟秀流畅,勺画清秀独特,勺子书画结合,堪称一绝。 据他讲,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一辈子学习研究勺匙书画艺术,进行勺匙专项收藏,在勺匙这个世界里,耕耘、成长着。1991年他开始勺匙专项收藏,起初是为了作画工具的多样化,不知不觉扩大了收藏范围。后来,不仅收藏一些应用型的勺匙,而且有计划地收藏一些有保存、观赏、纪念价值的勺匙,因此,收藏走向了专业化。到目前为止,孙文斌收藏古今中外、少数民族、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勺匙2000余把,每一把都记录着民俗风情、图腾崇拜和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 妻子女儿常抱怨却一如既往支持他 妻子和女儿开始对他的行为不满。“家里满地都是勺子,墙上、地上到处都是颜料,满屋墨味……那时候他简直就是疯子。”妻子说,有时候颜料泼在墙上往下淌,孙文斌都能瞅半天,看颜料流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由于他整天画画,宣纸都是成捆成捆地买,废纸也是成捆成捆地扔,时间长了,附近收废品的人都蹲守在他家门口,等着他扔废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孙文斌的勺匙泼画不但有了很大进步,他还研究出了一整套勺匙作画的技法。泼墨、点色、水润、流淌、勾画、粘连、碾压等。通过科学实践的摸索,他还发明了一种勺匙书画基础颜料调和液,并用这种调和液与水墨色彩结合运用,形成天然的肌理,作品妙趣横生,高雅独特。 勺子画非同一般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为了让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2007年至2009年,孙文斌先后到全国各地作画、参加各种笔会150余次,参加文艺晚会现场表演90多场。 2011年3月,他以100把勺子为工具,历时20多个月创作的百米勺画长卷《松梅和谐图》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此图长110.82米,宽0.65米,全图共有200余株松、梅自然交织,似牵手挽臂,若扶携相依,表现出松与梅各种姿态的和谐之美。画中有青松傲雪挺立,有红梅绽放报春,有阳光普照大地,有明月辉映高空,充满了无限生机。 2012年,对于孙文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勺匙书画基础调和液,申报国家专利;11月,中国知识产权局初审符合。同时,经柳河县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孙文斌勺匙书画技艺被列为通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在《风云人物》2012年第十一、十二期纪念“十八大”合刊珍藏版,孙文斌入选并荣登榜首,誉称“中国勺画第一人”。 2013年,经柳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部门推荐,孙文斌的勺画作品入选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民博会期间,勺画作品备受关注,特别是孙文斌的现场勺画表演,深受观众好评,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用孙文斌自己的话说,他的勺匙书画正在经历四个阶段:“扔画成捆甩,卖画有人买,赠画修心志,传画扬四海。”现在到传承的时候了,他要把这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勺匙书画,学会勺匙书画。
原标题:勺子还能干嘛?他说能画画
( 责任编辑:高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