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50岁的孙良玖自2009年4月担任柳河县向阳镇样子沟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调解了大量疑难案件,在人民调解这个普通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当地群众誉为山沟里的贴心“说和人”。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这几句话孙良玖常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刚担任村调委会主任时,由于自己从未经过系统的法律学习,对法律法规也是一知半解,处理一般的家庭纠纷还可以,但遇到案情复杂的疑难纠纷处理起来就力不从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为此,他常常呆在村里的阅览室内,看不完就借回家研究,后来为了学习方便,他就自己掏腰包购买法律书籍。经过不懈努力,孙良玖的法律知识越来越丰富,即使遇到复杂、棘手的矛盾纠纷,也能够轻松调处。 创新方法,注重纠纷预防几年的调解工作使孙良玖深刻体会到,要想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平时的法制宣传尤为重要,使农民们知法、懂法、守法是现今基层普法的关键所在,于是,孙良玖通过出黑板报、印发小册子、广播讲解、田间话家常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而且,他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注重纠纷排查,用他的话说,化解纠纷要突出一个“早”字:防为先,排在前。农闲时,孙良玖经常利用和村民话家常的机会,深入了解村民所想所需,以案说法,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及时介入调处,确保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情感人,热心调解二三事有人说,一个对本地情况不了解的人是干不好调解工作的,这话不假。孙良玖对他们村家家户户百姓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辖区内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他总能及时、合情合理地调处,令当事人心服口服。2013年2月21日,村民于某、孙某、马某、赵某凑在一起玩扑克,赵某与其他三位因出牌发生口角,继而厮打起来,赵某被三人打成脑震荡、右手小手指骨折,经住院治疗尚未出院就花去医疗费2.3万元。当孙良玖得知赵某与其他三人自行协商未成想要通过武力解决时,就主动找到赵某家属和其他三方当事人谈心并征求意见。由于孙良玖真诚为各方着想,在村民心中又有威望,各方当事人都同意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经过他的多方协调,最终一场涉及数额较大并即将激化的纠纷就此妥善化解。 人民调解的优势就在于一个“情”字,有些事用“理”来解决比较复杂、生硬,但用“情”去解决就事半功倍了。孙良玖调解案件就是情理并用,妥善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2009年,村民王老汉因一点家务琐事与儿媳发生口角,在双方推搡中,儿媳头部受伤,一气之下,儿子儿媳便搬出去单过,从此父子互不往来。2013年3月,王老汉儿子听说父亲要把承包地转包,就想借承包父亲土地的机会来缓和父子关系,但倔强的老王却坚决不把地承包给儿子,心存芥蒂的儿媳也反对丈夫的举动。两人态度十分坚决,互不退让,老王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找亲戚求朋友说和了五六次也未奏效,无奈之下便找到了孙良玖。孙良玖了解到他们双方积怨已久,要想做通思想工作不能急于一时。于是,他多次往返于两家,耐心细致地劝导老人和儿媳,最终双方当事人被孙良玖的真诚所感动,随着承包地转包的落实,老人和儿子、儿媳间的多年积怨就此消除,三代人又重新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孙良玖曾碰过不少钉子,遇到很多困难,但他时刻牢记自己肩上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人民调解员的光荣使命,在平凡的人民调解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六年来,他成功调解民事纠纷3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协议履行率高达100%。2011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人民调解能手”,2012年和2014年被县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金牌人民调解员”,201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15年被授予全省“我最喜爱的人民调解员”称号。 ( 责任编辑:张君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