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晚枫是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副教授,长期服务于延边各县市畜牧业养殖与疾病防制工作,多年来,工作开展顺利,得到派出单位、受援单位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认同。
2016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选派吉林省延边大学梁晚枫到龙井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指导当地畜牧业生产。由于长期接触山区畜牧业生产,梁晚枫对龙井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比较了解,但为完全真实掌握当地养殖情况和水平的第一手材料,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梁晚枫仍坚持重新对龙井市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向农民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年来风雨无阻始终坚持岗线。
依靠科技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实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农牧业存在的问题,梁晚枫通过对龙井市调查研究发现,龙井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的户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有的还要办成万头养殖场,养殖产业已成为该州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因养殖技术不成熟,不重视疾病的防制,畜禽养殖环境管理薄弱,集约化养殖将成为一个难题。
特别是龙井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传统的黄牛养殖地区,也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农民能用的放牧地非常稀少,而仅有的又存有成片的栎木,在每年的4-5月份都会发生中毒事件,死亡快,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病淘汰率高达15%,严重制约了黄牛的发展。
了解到龙井市养殖户的真正需求后,梁晚枫随后制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计划。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急需建设基层科技人才,以培训加现场指导结合的方式完善养殖产业链中生产技术规范这一重要环节。2016年为龙井市基层技术人员及养殖户进行专项培训共10次近500人次,为帮助当地养殖户科学养殖畜禽,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他先后印刷了多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的科普读物近千余册,无偿赠送给基层科技人员及养殖户。
梁晚枫一年深入现场百余次,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何筛选合适的养殖方式,如何建设畜舍,如何防控疾病,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建议,供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参考,让他们少走弯路,确保养殖户增产增收。为了更好地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养殖,梁晚枫除了积极参与基层科技人员培训还大力支持发展村干部分子等深入学习。
驻村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就是让整个村脱贫致富,让整个村在短时期内有跨越式发展,因此有必要让第一书记们学习并掌握农村的养殖与种植基本的技术,懂得结合实际选择养殖品种,为此,2016年5月,龙井市组织部、科技局和畜牧局,邀请和组织了延边大学、吉林省农业大学、延边州农科院等单位的4名专家到龙井市,举办了2016年吉林省“三区”人才科技服务暨驻村第一书记、书记、村主任农业技术培训班。梁晚枫受邀讲解了有关林下鸡及延边黄牛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为乡村科学安全养殖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梁晚枫不仅在深入群众普及方法方面尽心尽力,也一刻没有放松科学研究,针对龙井黄牛栎树叶中毒,梁晚枫深入延边黄牛生产基地,考察了放牧地点、气候条件后,结合这几年的延边地区的中毒资料,回到学校组织多名研究生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既安全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而且预防、治疗效果理想的解毒配方和措施,2016年栎树叶中毒淘汰率明显下降,从15%下降到5%,这种防治方法深受当地农民喜爱,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保障龙井市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长期走访调研已经成为梁晚枫的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梁晚枫在考查光昭村以后发现了新问题,本村青壮年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下的大部是老弱病残,且其中90%以上属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单纯依靠留守弱劳力实现发展,没有合适的项目,自然举步维艰。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大胆,不拖延”的信念,梁晚枫立即广泛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村里缺乏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庭院养殖的计划。
面对集中规划养殖,低投入高生产的大胆畅想,村民们既好奇又难免持观望、怀疑态度,为了消除大家顾虑,梁晚枫特选了8户贫困户,为每户免费发放了10-20只共100只土鸡雏同时提供了饲料,并指导养殖及疾病防控多达上百次,最终成活率达96%以上;且饲喂3-4月成鸡体重达4-5kg以上,每户年纯盈利平均增加1千元,这一成效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目前主动报名参加的农户多达30户。
多年来,梁晚枫本着科技入户护航扶贫路的信念,科技兴牧,情系民心,倾情龙井科技服务,助推龙井畜牧产业的发展。他为龙井市的畜牧业建言献策,切实解决了企业和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真正做到了科技走进农村,知识为民所用。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