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春风“沐润”吉林大地,“汇泽”龙图腾、江蓄势的长吉图经济带。省委、省政府对深入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作出的战略定位和决策指导,使全省人民备受鼓舞,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的号角再次响彻东北亚,穿行于长春市、吉林市、图们江的一条经济巨龙正腾然而起。长吉图打的是合作经济牌,走的是开发开放路,这牌怎么能打好?这路怎么能走好?长吉图发展的“长”势是什么?“吉”运可行之路在哪里?可“图”、要“图”、必“图”的又是什么?
言及长吉图,其地理位置不能不令人“叫优”: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沿边近海地区,是中国内陆离日本海最近的地区。但事实却是,何其“优”也何其“忧”: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错综复杂、边境地区经济体量不大、人口集聚度不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能力弱、与腹地的联动不够等现实因素,该区域地缘优势并不强,处于“外困内憋”状态。偏低的外贸依存度,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明显“短板”。有资料显示,几年前,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占全国总量的0.52%,明显低于GDP占全国1.96%的比例。按年均6.9451汇率计算,其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只为14.4%,远低于全国59.2%的平均水平。漫思长吉图处于“潜龙在渊”之境,唯蓄势以待,才能真正动起来,冲出去,才能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
长吉图发展最大的“赢点”是:长吉图地区是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核心地区,有多个国际口岸,有一定的陆海联运和陆陆联运基础;抓住一条“新径”,长吉图发展最关键的“通道”是,长春到延边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建完成,延吉到珲春的高速公路也已经贯通;抓住一个“中枢”,长吉图发展最需要的跨境自由贸易区是,在珲春建设中日、中俄和中韩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抓住一流合作领域,长吉图发展最有利的国际环境空间是: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在能源开发合作等领域正在建立稳定、深入的联系。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有望取得一些新突破。积极开展对日、韩、朝、俄、蒙的区域合作,尽快发展区域贸易、引进投资、开发境外资源、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当为长吉图发展之“吉之大势”。
长吉图这一“乘势之龙”一飞冲天之时,当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一年有良好开局,三年有明显进展,五年取得实效,十年实现跨越”的宏伟计划实现之际。乘势之要,在于借势之举。筑牢“借港出海”的基础性工程、流通“内贸外运”的货运量、缓解东北地区运力瓶颈、启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乃当务之举。经济之体得算经济之账。有专家指出,10年后的长吉图必将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工业及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区域合作关系协调合理,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便捷顺畅,城市功能完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满足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要求,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94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长吉图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发展,在于努力寻求沿边开放、先行先试的路径。沿边开放、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的“尚方宝剑”。早有专家指出,先行先试本身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政策,但它比具体的政策更为重要。中央赋予先行先试权力的同时,其实也给予对先行先试本身进行先行先试广阔的探索空间。先行先试的路,或许不知是否可以“先行”,但不妨“先试”,围绕对外开放、区域联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深入挖掘先行先试的探索空间,丰富、充实先行先试内涵,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先行先试路径,然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到长吉图经济社会发展中来,运用到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来。“先行先试体”以东北亚博览会为平台,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朝罗先经贸区为载体,立足种植、养殖、农产品和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强化出口加工、现代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重点引进一批东南亚、欧美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战略投资者,打造我省与朝鲜、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国内沿海发达省份的陆海联运通道,带动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 责任编辑:卢喜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