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龙井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龙井

  地方资讯
市税务局税收宣传走进电台 惠民政
龙井市司法局走进企业 为群众办实
市人社局输送多名高校毕业生赴对接
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做好农忙时节农民
全州水田秋季机械化作业现场会在龙
第8届“朱德海”杯中国朝鲜族摔跤
我市首个医共体分院揭牌
龙井市:秸秆“变身”天然气,走出
 
  节约行动
龙井市环保局:勤俭节约宣传活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龙井一幼:勤俭节约,从小开始
龙井着力建设生态化绿色幼儿园
龙井三个清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龙井市地税局普及“抠门”行为
龙井供电“三节约”从点滴做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探讨    
通往可持续智慧城市之路
时间:2016-4-27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社会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但也带来了同样史无前例的环境代价。人们拥入城市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更高的工资收入。全球城市人口在过去的30年中每年平均增长6500万,相当于每年增加7个芝加哥。

  截至2014年,4.53亿人居住在全球28个特大城市。目前世界上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使城市体验到农村向城市移民不断增长带来的多种问题,包括基本便利设施奇缺、环境危机以及人口的持续增加,所有这一切几乎使已透不过气的城市及其老化的基础设施崩溃。

  预测显示,这些趋势仍将延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总人口将增至66%。城市通常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5%~80%,因而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者或未充分考虑到的是,50%的全球垃圾以及60%的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来自城市。

  水、土地和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的提供,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压力。人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生存能力、医疗保健的充分提供、教育机会以及城市地区不断增长人口的总体安全问题。

  城市领导者指南

  城市利益攸关方在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经济增长驱动器,还是关注资源过度使用和依赖等与人口不断增长相关的问题面前进退两难。针对这一挑战,国际电联可持续智慧城市焦点组(FG-SSC)努力摸索出一条走向可持续智慧城市之路。

  有鉴于此,城市利益攸关方可依据FG-SSC“可持续智慧城市技术报告:城市领导者指南”介绍的途径,计划并建设各自的可持续智慧城市。

  ICT和可持续智慧城市

  ICT与重要SSC程序的整合,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ICT有助于通过创新建设SSC,并对现有程序进行再设计,其中包括用于智慧能源(600869)、智慧交通运输、智慧建筑、智慧水管理和智慧政务的新应用、技术和系统。

  ICT可为SSC的可持续和智慧发展提供综合战略手段,并成为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ICT与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整合,也会在实现联合国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当中发挥重大作用,重点涉及建设韧性强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工业化并推动创新的目标9;以及旨在使城市和人居具有包容性、安全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11。它还可以在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性别平等、提高对人权问题意识和强化全球发展合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从实质上讲,ICT在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平衡这三大可持续发展支柱方面发挥着催化作用。就环境问题而言,ICT可以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的监测和报告机制提供支持,还有助于利用顾及环境的设计原则和最佳做法,提供贯穿产品开发、制造直至报废处理的可持续产品。

  国际电联可持续智慧城市焦点组于2015年5月完成工作,并于2015年6月成立由国际电联成员组成的新的ITU-T第20研究组,以研究“物联网以及包括智慧城市和社区的应用”。ITU-T第20研究组将着重制定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城市建设难题的标准。为此,可持续智慧城市的愿景能够满足数十亿民众享受更美好生活质量的梦想。可持续智慧城市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延边节约网   延吉市节约网   图们市节约网   敦化市节约网   珲春市节约网   和龙节约网   汪清县节约网   安图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