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市项目大集聚大发展,综合实力连续4年名列全省县市第一位。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虽然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的声音渐去,但盘点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成果却令人激动。 2017年,是我市项目建设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站位、早谋划,凝心聚力,落实“三抓”、抢抓“三早”,适时开展“秋季会战”,持续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力实现省委巴音朝鲁书记提出的“梅河口要成为全省县域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根据中等城市建设目标,科学定位,战略性提出了“三三四四五五”发展战略。先后引进了康美药业、万达集团、紫鑫药业、恒硕集团、中诚银信、浙江物产中大和传化物流、北京龙之旅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首次集中开工建设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2017年已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178.8亿元。在项目建设的支撑下,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综合实力连续4年名列县市第一位。 用3至5年时间,把梅河口打造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谋划打造吉林省东南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区域中心”,致力在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0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与康美药业战略合作,实施了总投资40亿元的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项目,这个项目占地1038亩,主要建设集医疗、教学、医养结合、医药物流为一体的健康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与东北师大合作,实施基础教育创新共建工程,与北华大学合作发展高等教育,引进教育品牌和管理模式,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打造区域文体中心,开工建设了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儿童公园等项目。体育公园规划占地面积690亩,主要建设综合体育馆、四季运动馆、田径训练场、活力公园以及容纳两万人的主体育场。文化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20亩,主要建设图书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等。综合体育馆达到了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的梅河口速度,体育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均已投入使用。 “举全市之力建设工业新城,力争3—5年时间再造一个梅河口工业经济。”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对工业新城发展的目标这样定位。工业新城,是该市以梅河口优越的区位交通、土地、人才、生态环境等优势,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引导、带动、服务、孵化功能于一体的一个好项目大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起步区建设分为两期实施,一期是主路网、孵化器和服务平台建设,二期是建设加速器和支次路网及土地收储。共划分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会展交易、健康医疗、教育教学、综合配套等6个功能区、12个基础实施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减少经营成本。目前,在这里已经实施了果仁示范产业园、吉林麦孚医用食品、吉林天土黑人参制品等建设项目,30户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 为了按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坚持市级领导包保负责和重大项目领办、代办等制度,在项目建设全过程集中时间、力量、资金破解难题。作为全省“三早”项目之一的高压“管廊”项目,总投资2.3亿元,将城区内9条不同走向的高压线整体迁移,规划出一条长度达54公里的高压输配电线路“管廊”,已于2017年9月份竣工送电。该项目是2017年全省供电系统中最大的一项供电线路迁改工程。 围绕这四大产业集群集聚,我市设立了5.3亿元的主导产业引导资金,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到7:43:50,医药和食品加工两个主导产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70%,服务业提档升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83户。产业聚集度越来越高,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此外,作为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县之一,梅河口注重依托当地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发展旅游、休闲、养老、特色小镇等项目。围绕休闲旅游和城市建设,实施了总投资6.79亿元南湖公园、总投资2.5亿元人民公园建设、投资20亿元的五奎山生态旅游禅修小镇,投资20亿元的杏岭光伏小镇,投资10亿元建设进化中医药小镇等。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