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民书记”郑培民先进事迹的报道,在他曾经工作过的三湘四水,在湖南省会长沙及湘潭、湘西等地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深情回顾郑培民先进事迹,决心以贤为镜,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加快经济发展。 在郑培民工作过20年的湘潭市,谈起郑培民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认识他的人都激动不已。座谈会上,曾经在郑培民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湘潭市委原秘书长、现任湘潭市政协主席的齐美成说,郑书记是学工业的,又长期在工厂工作,对农业不十分熟悉,担任书记后,他跑遍了湘潭的每个村镇,经常深入农民家庭,调查了解情况,解决群众困难,很快成为农村工作的内行。曾任郑培民同志秘书、现任湘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雄纠拿起一本发黄的记录本说,培民书记在湘潭工作时的清正廉洁有口皆碑,他不但不收任何人的礼物,就连自己的稿费收入也都要我记录在这个本子上,离开湘潭时,将多年积存的1846.16元稿费全部留在了办公室。湘潭市委书记卞翠屏说:“郑培民同志在湘潭工作20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彭对喜、州长武吉海说,我们要借宣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这个机遇,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更好地推进我州的各项工作。为筹集就业和再就业的资金,州里决定停止用财政经费组织出国出境考察活动,严格压缩会议经费,停止用财政经费购买小车。 湖南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戴海春与郑培民打过多年交道。他说,群众总结出一些官员腐败有一个“59岁现象”,培民同志去世时刚好59岁,但从他留下的几十本日记中不难发现,当了这么多年的高官,他跟腐败一点也不沾边,清清白白地逾越了“59岁现象”这道关口。湖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谭谈回顾郑培民的事迹,深有感触地说:有些人,原本是朋友,甚至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做了官以后,“亲切”的东西渐渐少了。郑培民不是这样,他在你心里越走越近,在你心中的形象也就越来越清晰。人,最珍贵的,不是他所处的高位,也不是他拥有的资财,而是留在别人心里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他的声名。这才是他留给后人、留给社会最可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张君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