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梅河口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梅河口

  地方资讯
解放街道“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
高速etc:便捷服务,自在出行
教育园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山城镇保兴村保兴泉年产八万吨山泉
一座生态文明宜居宜业之城正在兴起
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捷报频传
爨街美食不夜城项目入驻商铺正在紧
育才社区开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
 
  节约行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通化市打造群众满意就业服务平台
省多部门首晒“三公经费”决算
加油站加油安全注意事项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依华渔具:靠产品质量打开海外市场
时间:2016-2-8  来源:吉和网  
  她辞教师“铁饭碗”下海经商
  
  如今企业产品出口十多个国家
  
  ——记梅河口市吉林依华渔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艳玉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时代的浪潮中她抓住机遇,毅然投身商海。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顽强不屈的韧性以及开拓创新的劲头,在摸索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从小规模生产单一产品发展成驰名海外的系列钓具生产企业。她就是吉林依华渔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艳玉。
  
  辞去“铁饭碗”开始创业历程
  
  安艳玉毕业于当时还是叫四平师范学院的吉林师范大学,被分配到辽源市的一所中学里做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学校时她深受学生们喜爱,而她也热爱教育事业,每天早来晚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工作当中。
  
  1992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大量国家扶持发展的政策出台,这让原本就有着创业热情的安艳玉有了下海经商的想法。是继续从事教育事业,还是寻求新的发展,面对这两种选择,安艳玉经过了几天的思想斗争,最终下定决心辞去了被称为“铁饭碗”的教师工作,开始了创业历程。
  
  靠产品质量打开海外市场
  
  创业伊始,安艳玉决定经营鱼漂生产,并与韩国经销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由于质量过硬,她厂子生产的鱼漂在韩国市场上的销量始终不错。然而1997年,韩国出现经济危机,生产出来的鱼漂在市场上滞销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安艳玉就损失了80多万元,这让安艳玉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痛定思痛后,安艳玉被梅河口市优秀的创业环境所吸引。1998年,她在黑山头镇租了一间70平方米的破旧民房,简单修缮后雇佣了十几位工人,开始生产。凭着一股子“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的韧劲,不服输的安艳玉又重新杀回韩国市场,在当地渔具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到2002年底,企业固定资产翻了一倍,产值、利税增长了3倍,一跃成为全东北最大的一家鱼漂出口生产企业。
  
  严把质量关赢得信任
  
  安艳玉常说:“做生意追求利润不是唯一,创造和谐的合作关系才是值得追求的”。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0年,产品发货到韩国后,检验中发现有几个鱼漂吃水,不符合规格。安艳玉得知后,马上将当时库存的两箱价值5万余元的鱼漂搬到室外付之一炬,韩国客户被她的行动所折服。就这样,她完全赢得了韩方的信任与认可。
  
  以创新壮大企业规模
  
  2003年,不甘于单一经营项目的安艳玉前往韩国考察,引进最新鱼具生产设备,并高薪聘请韩国高级技术人才,采用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和韩国N.S株式会社共同打造世界国际品牌(BlackHole),将鱼漂生意扩大到全部钓具产品,产品出口韩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10多个国家。
  
  2011年,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安艳玉踌躇满志,她决定投资1亿元,实施扩能改造项目,将产能提高两倍,实现增大产量、扩大外销、帮助居民就业的目标,目前安艳玉的依华渔具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吉林省渔具行业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
  
  随着公司的发展,安艳玉正在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现已初见成效。在梅河口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依华公司将积极运做韩国产业园的建设,好让更多的外商进入梅河口,逐步让渔具产业成为梅河口市的支柱产业。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通化市节约网   集安市节约网   通化县节约网   辉南县节约网   柳河县节约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