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东北部,广袤的松辽平原腹地上,有一方美丽而富饶的沃土。数千年前这里盛极一时,被誉为“黄金之国”。一年年斗转星移,昔日的王城如今已是现代化都市,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农安正向大家走来。
古老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追寻这条文明长河,溯流而上,则会发现这条长河是由我国境内曾经存在过许许多多的小国的文明汇聚而成。它们中有的还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页。夫余古国就是其中一例,它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曾经辉煌一时,被称为黄金之国。那么,曾定都农安辉煌过的夫余古国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提到的夫余是否为同一国家,农安境内千里长城是否为夫余人所修,神秘珍贵的金缕玉衣为何只见记载而无实物……今天,让我们一起解密曾经在华夏天空留下闪亮一瞬历史与传奇的农安夫余古国。
建国之谜
夫余,又作“扶余”,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是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夫余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夫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夫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
悠长的岁月和简朴的史料让许多古老往事蒙上了迷雾,夫余国亦是如此。作为开国之王的东明,其出身之谜便隐匿在迷雾的最深处。
据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山介绍,有关东明的传说中包含着浓重的王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史书记载,橐离国国王离家打猎的期间,他的年轻侍婢称在睡梦之时被太阳照射后怀孕。不久后,她生下一个不具人形的肉团,肉团中跳出一子便是东明。老国王几次命人将这个孩子扔在猪圈、马圈和路边,还是婴儿的东明却在猪、马、鸟儿等动物的呵护下化险为夷。他自幼聪颖,擅长射箭,国王对其心生恐惧决定把他杀掉。提前获得消息的东明只身南逃。
越过大水逃至夫余,当时的松花江南岸,遍地是森林野草。东明便召集当地的民众,率领他们开荒斩草,耕种五谷。农闲的时候,就教他们习武练箭。几年的光景,便成了富饶的地方,民众一致推举东明做国王,建立了“夫余国”,并把夫余王城定在了今天的农安所在地。夫余国在这方土地日渐兴盛,富饶的物产、秀美的景色和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得夫余国成为中国东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汉末年,夫余族在长春地区共有3万户,总人口约20万,古代农安地区出现了第一次增长高峰。夫余国的建立,也使农安地区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的领地。
宝藏何去
历史中对夫余国的生活生产记载多语焉不详,但综合零散的记载资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夫余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王国,国中人白衣怒马,勇敢彪悍,歌声不绝,暮夜时分常饮酒欢聚,好不快活,盛极之时被称为“黄金之国”。
《三国•魏志》载:夫余国方圆二千里,有居民八万户,其民土著。居民精通农耕、畜牧、渔猎,盛产名马、赤玉、貂皮。
李德山教授描述的夫余人更显生动:夫余人喜好歌舞,性格谨厚,身形高大,尚白,自由民以上外出之时佩戴金银,脚穿革踏,身上饰以貂皮,可谓是开创了穿皮鞋和穿貂的先河,夫余国亦是当时称之为的“黄金之国”。
在风俗习惯上,夫余国盛行厚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甚至停灵5月之久。普通人的随葬物多为生活、生产用具和钱币,贵族阶层还流行以奴隶殉葬,而历代夫余王的随葬之物中最为夺目的便是由中央王朝所赠的金缕玉衣。
通过中央王朝赠送金缕玉衣一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夫余与汉朝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载,“汉时,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芡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又如夫余人食用姐豆,揖让升降等生活习俗与汉族接近,可见,夫余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较深。
中华自古多瑰宝,金缕玉衣在这些瑰宝中更显传奇,它不但价值连城,更是王者身份的象征。然而,从古籍史料中记载的历代夫余王的金缕玉衣至今未被发现,仿佛和夫余古国一同消隐了。它们被埋葬在何处或许就埋藏在王城农安之下,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尘埃,又或许如同众多古老的秘密一样,此刻正在哪里默然深邃地存在着。
历史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并存着多个民族政权,战乱频发,富裕的夫余国被各方政权觊觎已久,先后遭受了高句丽、前燕和勿吉人的沉重打击,最终在多方侵扰之下走向灭亡。
史书记载,夫余国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达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时才归于覆灭。唐•开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军”。贞元年间(785—805年),役属于渤海国,“不复与(唐)王会矣”。北魏教帝太和十七年,勿吉部族灭了夫余国。
曲终人散,辉煌过后的黄金之国夫余终于倒在前进中的历史车轮之下。王城农安更换了主人,那么国破家亡的夫余人背井离乡后去了何方?
据李德山教授所讲,夫余国灭亡后,夫余人大部分加入了高句丽,其中有一支王族到达高句丽后沿着半岛向南,迁徙到百济境内,发展成为百济统治者。余下的夫余人或被勿吉人卖掉,或加入东胡族系,或是迁徙至汉地。迁到汉地的夫余人,还有很多以国名“余”为姓,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名人。
除此之外,夫余国还成为长春最早城市印记,这对后期探索东北地区社会文明,了解社会变迁,填补史料空白,弥足珍贵。
夫余国的都城是夫余王城,是夫余族所建,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之一。夫余王城不是砖城、石城、土城,而是木栅城。城市形状不是方形、矩形,而是圆形。夫余王城分前期王城和后期王城。前期王城大体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附近(具体位置尚有待最后论证),后期王城在今长春市农安县。西晋以后,夫余国势衰落,公元285年西部鲜卑族入侵,夫余王自杀,夫余国第一次灭国。第二年,晋武帝派兵帮助复国、公元346年夫余王城由喜都迁到农安。公元470年南部高句丽族入侵,破城54座,村落1400个。公元493年,北部勿吉族(满族先民一支)入侵,夫余王逃到高句丽,其国灭亡。农安一带为高句丽所占领,又统治了200多年。到了唐朝时期,为了防止唐朝征讨,高句丽沿辽河南起营口,北至农安修筑了一道长长的土垒,史称千里长城。
如今,千年的文明已经成为昨日,残存的遗迹和古老的传说在讲述着曾经的灿烂辉煌。古国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我们不了解的历史还有很多,这还需要我们逐一破解。 ( 责任编辑:朱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