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们总能看到一位一头白发的老人,在黄龙府的林荫道上,在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畔,在烈士陵园的松树下,推着坐在轮椅上瘫痪老伴儿,或缓缓而行,或驻足观看周边风景。此时的他们,也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风景。这个人就是退休干部、黄龙诗社诗人——张景芳,诗友们都称他为张老师。
张景芳自幼爱好文学,他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诗人。年轻时有很多作品刊登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省内外知名报刊上。直到2000年从县人大退休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黄龙诗社的活动中。他认为,黄龙府是三朝重镇,一朝古都,其他县市没有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了让黄龙文化这面旗帜绽放光彩,十多年来,他和广大诗友一起,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冬夏秋冬,每天在烈士陵园的长廊里探讨诗词理论,进行诗词创作。在创作中,他坚持做到三个字:“情、新、美。”单说“情”字。情是诗的灵魂,没有情就没有诗。无论是写景也好,咏物也好,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诗,才有感染力。如他的《麻雀》一诗:“觅食寻常披雪归,栖身檐下系安危。柳莺捎信南阳好。怕惹乡愁不远飞。”结句见情,此情不但是麻雀的恋窝之情,而是人的爱乡之情。平实浅显,寓意深刻,是难得的佳作。
张景芳已创作了两千多首诗词,多发表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长白山诗词》等国内重量级诗词刊物上,并多次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上获奖,特别是2011年《勿忘九一八 纪念白乙化》宏伟杯全国诗词大赛中勇夺桂冠,获得一等奖。2007年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个人诗词专著《心琴集》,也引起很大反响。
人们在欣赏他有一颗闪亮诗心的同时,更赞许他对病妻不离不弃的爱心。他原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路远霜寒长伴我,总怀希望在心头”的妻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老伴突然患大面积脑梗死,人事不懂,成了植物人。出院时教授告诉他,今后她只能这样了,即使这样恐怕也活不了多久。回来后,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苦闷心情。“守护三更呼不应,隔窗望月一轮冰。何时采得太阳火,点亮她心那盏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爱情之火,点亮她心中的那盏灯。为了让老伴能醒过来,他二十四小时不离她左右,半小时翻一次身,两个小时接一次尿,一天用热水擦一次身,一日三餐他亲自做,上下午各做一次半小时的康复按摩,每天都在她耳边给她读四十多年来专门为她写的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老伴居然能认人了,此时,张景芳作出了超乎意料的决定,不能让她久卧病榻,背他下楼。他家住五楼,76个台阶,一天上下四次,下楼后用轮椅推她去见世面,让她开心。当有人问他累不累时,他写了一首《情不累》来作答:“何惧楼高层叠层,霜头滴汗给心听,情痴不负当年誓,日日背她去看青”。坚守当年的承诺,真是感人啊!
现在张老师的爱心工程又进行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要让老伴儿在有生之年,走几步。他以“学步”为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与决心:“两手相牵我倒行,教她学步趁天明。以心铺垫夕阳路,寸寸温馨寸寸平”这就是爱,爱不但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我们真心的祝愿这两位老人,能在夕阳路上执子之手,爱到永恒,让诗与爱同行······ ( 责任编辑:朱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