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龙泉镇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种马铃薯,这里的马铃薯个头大、表面光泽;口感好,一般含淀粉量在15%~17%;产量高,平均每公顷产量都在5万斤~7万斤。”伏龙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已经成为镇里的第二大农作物。为了增产增效,伏龙泉镇还以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大户支持的方式,鼓励马铃薯传统种植村扩大种植面积。 “我们依托吉林省蔬菜研究院和长春市马铃薯研究所,大力开展了院(所)镇合作,着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伏龙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先后选育、引进了沙杂15、安薯56、安薯58、克新、紫花白等一批高产品种,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重点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同时,组装集成了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春早播、短壮芽、间作套种等一批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示范推广免耕直播,促进了马铃薯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节选《长春日报》马铃薯产业牵出“金色链条”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