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实在的]节约网:让节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我的这些节约的小方法小妙招其实都来源于一家网站和它的微信号,首先就是来源于节约网,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作为首家节约专题网站,孙慧颖口中的神秘武器,节约网在同类型节约网站中排名第一,点开它上面随处可见各种节约知识,节约话题,生活小窍门,它的创办者就是李晓群。 晚上在家只开一盏灯,抽水马桶永远使用小水量按钮,五公里以内出行无特殊情况一律徒步,平时看到浪费现象总不忘出言提醒。在李晓群的生活中,节约的影子无处不在。作为国内研究节约和浪费问题的权威专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节约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李晓群对节约的定义就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环境,信息这七方面有效利用,这个就是节约。 退休前李晓群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不仅发表了大量论文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关于节约理论的课题。李晓群是1988年评的副教授,在同龄人中收入也算是可以的,他不太追求穿戴物质享受,他的妻子刘南白对他说:“你的背心雪白雪白的但是那么多小窟窿,这个背心肯定凉快,但还是当抹布吧,这都是纯棉的”。他却说:“别的,穿着也挺舒服,无所谓的事”,妻子笑着说将来能送博物馆珍藏了。 节约网成立于2005年,当年正是看到了网络的传播力量,做了大半辈子的李晓群决定通过网络传播节约的理念。开网站是件烧钱的事,凭个人力量办一家无盈利的公益网站,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年过五旬的李晓群硬是恶补了三个月网络知识,把网站办了起来,并且于第二年开办了网络公司。李晓群说:“05年起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节约和浪费问题,逐渐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当时开办他的妻子是有顾虑的,对他讲:“这都是年青人的事业,咱们不年轻了,咱们做这个行么,另外都说是在烧钱”。李晓群却坚持了下来,妻子刘南白看到他坚持也毫无怨言的支持。 生活中处处抠门的李晓群办起网站来却一点也不抠门,机器可性能高的买,配件可做工精的上,但是该省的还是省了。为省钱他们将网站服务器安放在家里,24小时不停机。即使这样网站运行不到一年没钱了,玩不转了,他们就把买车的钱直接拿给网站周转用,家里的电脑沙发电水壶都成了公司的办公用品,家里的洗衣机电冰箱等也都是大伙谁需要谁就拿去用。 “线拿针头论短长,夫妻早起鼠标忙”,这就是年过花甲的老俩口一脚迈进陌生网络世界的十年人生写照。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如今李晓群的节约网有了一大群粉丝,有教师,学生,还有社区的大爷大妈,他们出行拼车,拼不了就坐公交。吃饭拼餐,一起传播节约理念。在李晓群的公司节约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墙上的灯全换成12瓦的LED节能灯,节约格言,节约书籍和产品随处可见。受李晓群俩口子的影响,公司成员都有时时节约的职业病,大家去饭馆吃饭经常跑到后厨指导一下如何改造才能节水节电,在公共卫生间会随手关掉未关严的水龙头。公司内部要求员工中午吃饭的时候每个人的显示器要关了,要看看办公室的灯是不是关了。下班时候要检查自己的机器是不是关了,每年图书编辑部还要要发行几本节约类型的书。 李晓群有句格言“浪费是种病,不治可不行”。说起节约或许大家想到的是节约水,节约电,节约粮食,其实给孩子报过多的特长班,商品过度包装,建筑寿命过短对不起土地等等都是浪费。在李晓群看来不浪费不一定就是节约,要区分有正常消耗,浪费和节约这三者之间是三个过程。节约是在正常消耗(不浪费)的基础上再节约。 多年来通过李晓群老俩口的努力,除了员工之外,他们身边还汇聚了众多追求简单生活倡导节约并为之努力的人。48岁的周敬军是公司的会计,曾经在一家上市企业负责财务的她,放弃了原本待遇优厚的工作加入到这里,她觉得这个年龄在做互联网事业,而且做一个节约的事业非常让她佩服,她也想在这个年龄真正的做点事。除了办网站,写书,作报告之外,李晓群还经常给企事业单位进行浪费诊断,告诉他们如何节约资源,节能环保。多年来通过节约网的推荐和分享,免费发放节约产品和宣传册,让节约妙招和生活窍门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人们带来便利。 曾经在周围的人眼中,年过半百的李晓群办网站此举太疯狂,但对钟情节约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开始,11年时间节约网从一家民营的公益小网站成为全国同类网站中排名第一,日均点击量过万次,编写多部畅销类书籍,管理和运营着多个节约网站群,包括节约网,浪费网,节约产品网等多个网站。 凭借着对节约事业的贡献,李晓群被评选为全国节能榜样人物,全国节约之星,吉林省十大维权人物,吉林好人,节约网也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和身边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起努力,让节约的理念进入千家万户,倡导全民节约的公益事业对李晓群来说这更有意义,让我们活得更省心,更省力,更省钱,更省时,更省事。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