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磐石市的红石砬子山崎岖难行,但80岁的孙世东老人依然健步如飞地行走在去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队伍当中。“我身体只要可以,就来给大家讲讲,一不为名、二不图利,我就是想把抗联的故事传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孙世东老人说。 解放前,孙世东随家人来到磐石红石砬子山下落户。在这里,年少的他结识了抗联英雄魏孟氏的丈夫魏永海。从魏永海的口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呈现在了孙世东面前。那是1937年1月20日,在靠山屯火车站,包括时任反日妇女会会长魏孟氏在内的33名抗日英雄,坚拒日军的威逼利诱,誓死不屈,最终被日军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这件事给年少的孙世东带来了极大震撼。他立志要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公诸于世,警醒世人。 参加工作后,孙世东先后在磐石市公安局、磐石市直机关工委等单位和部门工作。期间,他参与了1936年中共磐石中心县委被破坏案件的调查,使他对靠山屯惨案和魏孟氏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退休后,孙世东又加入磐石民俗民史研究会,许多抗日史料,特别是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磐石战斗史料的发现整理,让老人对抗联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32年11月,一个年轻人来到磐石,整顿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并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他就是杨靖宇。”讲起杨靖宇和东北抗联时,身材瘦小的孙世东声音洪亮,慷慨激昂。“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红石村的老百姓经常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地给游击队送粮食。”听了孙老的解说,同行的很多游客纷纷与老人合影,感谢老人这些年的付出。 走进磐石市革命烈士陵园暨东山公园,绿树成荫,一组组浮雕墙、各类景观在景观道两旁呈现,游客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改扩建后的革命烈士陵园暨东山公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建设磐石革命历程浮雕墙、纪念碑广场、山上健身广场、追思井、凉亭等景观工程,已经成为磐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在推动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行的磐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晓宇向记者介绍。 磐石市作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发祥地,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市内多个乡镇都有抗联英雄留下的珍贵革命遗迹。据统计,现存革命历史类红色资源共103处,从抗日斗争时期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石砬子抗日革命根据地遗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文物遗迹,比比皆是。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磐石市委、市政府从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提升基地展陈吸引力。针对部分基地的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他们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与企业相对接,既解决了基地建设费用问题,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先进企业管理理念进入基地,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软件”不断提升,基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明显体现。 ( 责任编辑:李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