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齐耀琳(1862年3月——1949年8月),祖籍山东省昌邑县龙池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侍讲编修。他擅长行书和草书,在当朝享有盛名。他为官22年,却始终结缘翰墨,勤于书法。 齐耀琳自幼随叔父齐绅甲练习书法,行书和草书功底扎实。在他中进士做官之前,书法作品就相当有名。他在光绪八年写给“景唐仁兄”的立轴,至今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仍然价格不菲。特别是在这幅立轴中,他引用古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名言,来谈论毛笔书法大字与小字的难和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展而有余,犹非笃论。若米老所云,则以势为主,差近笔法。榜书如米老之宝藏第一山,吴踞之天下第一,皆在赵承旨之上。”可见,他在未入仕之前,就对许多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成就有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中进士为官后,仍研习书法不辍。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朝堪称上品,时至今日仍保存在他的宗室后人和收藏家手中。他于1927年2月撰写的《齐氏家谱》用的是工笔小楷,字字珠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此谱书,至今仍保存在国内和海外族人的手中。他用小楷为名画家题词的扇面,乃至他在为官时用小楷书写的政府公文,都成为收藏家青睐的拍卖品。作品“羡鲁先生”“太夫子大人训正”等,都是收藏家难得的珍品。 1898年起,他历任清苑县和宣化县知县、磁州和遵化知州、安徽省按察使、保定知州并署天津知府、授永定河道。1908年,任天津道。1909年起,历任直隶提法使、按察使,河南省布政使、河南巡抚兼安徽巡抚皖北吏诏军务,并兼盐务大臣。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1913年6月起,历任吉林省民政长、吉林省巡抚使会办军务。1914年7月起,历任江苏省巡按使、江苏省长,后兼代督军。1920年12月,去职到天津当了寓公。1928年,应徐鼐霖之邀,同乡人成多禄等捐资修建吉林先哲祠,祀勋劳国家和有功德于社会的吉林先哲13人。 磐石苕条顶子建有其族人的墓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内外隔绝,此后未能回乡扫墓,仅同他的三叔丈爷孙永魁和内弟孙继清有过书信来往。(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