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格非(1892年——1946年),原名曹乃心,字心古,号格非,曾化名曹鹏举,曹慕康,绰号“草上飞”。出生于奉天省辽阳县大平安乡三官庙村。他受能诗善赋的李云甫老先生的熏陶,长于格律诗创作。1920年,到磐石县城第二小学任教。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一声枪响,把东北三千万同胞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为了抗日救国,身为吉林省磐石呼兰区区长的曹格非,毅然辞官,组建起抗日义勇军,开始了抗日救亡斗争。当时,日本侵华之势咄咄逼人,他写下不少爱国诗篇。1932年8月,他在磐石南部组建义勇军曹团时,写下一首壮志诗,内容是: 痛心祖国难当头, 立志除倭誓不休。 北战南征沙场上, 愿将热血洒神州。 1933年春夏之交,他带领部队转战到辉南县石道河子一带时,村庄已被日军烧毁。扶老携幼、哭天喊地的难民到处都是。一路上,义勇军战士无不义愤填膺,愤怒地指责蒋介石、张学良,为什么坐视东北骨肉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见到此情此景,他也十分愤慨,为了鼓舞士气,作诗一首: 男儿立志瞩八方, 投笔从戎赴战场。 报国何愁援救少, 杀敌血染旧军装。 为了抗日救国,他带队转战磐石、伊通、双阳、辉南、桦甸等地,还先后赴北平和沈阳取回军饷。为了抗日救国,他家子侄辈4人被捕遭到杀害,但他仍矢志不移,除了参加和指挥武装抗日斗争外,还经常在战斗的间隙写诗,成为当时活动在磐石一带抗日义勇军中的战地诗人。 1932年,宋国荣在黑石镇组建义勇军时,曹格非任义勇军曹团团长,后被编成独立混成旅,任少将旅长,直至1934年肺心病加重,才不得不离开队伍。1946年3月,病逝于辽阳县苏麻铺。 曹格非生前著有手抄本格律诗16册,由他的表弟董任天保存,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能被人们记起的仅有十几首。(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