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磐石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磐石

  地方资讯
夯实“七边”治理打造绿美吉昌
磐石市吉昌镇开展党群联建扶贫田义
守初心 办实事——烟筒山镇全力打
磐石市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助推
磐石市松山镇:推动移风易俗,助力
磐石市启动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
磐石市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四个一”
磐石市司法局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
 
  节约行动
德国:低息政策节约3680亿欧元
和睦系统已为中国核电建设节约资金
济南: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节约融资三
青岛医改:药品集中采购节约资金近
甘肃:破旧规“娶媳妇”废多名目高
去年镇江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06亿
天津:一次缴费全港通行为企业节省
勤俭节约在校园 传承美德助“双创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特色产品    
剪纸
时间:2016-2-1  来源:博雅特产网  

  吉林剪纸起源于满族,其选型精犷、朴素,不受视野和时空限制,富有关东特色。以往的剪纸多以满族传说和故事为题材,如:“人参娃娃”、“锁龙杆的传说”、“乌鸦救主”、“射猎”以及蔬菜、瓜果、劳动、家畜等为题材。质朴浑厚,刚劲豪放。
  
  剪纸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剪相封弟”的故事,《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剪相”、“花黄”都是剪纸的形式。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妇女们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它也是刺绣的底样,是各种民间艺术的基础。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红纸报喜,象征大吉大利;彩纸迎春,象征春回大地。这些鲜艳彩纸构成的环境,热烈喜庆,使人情绪兴奋。加上其多种吉祥祈福的寓意,就更加令人精神愉快、喜气洋洋了。
  
  吉林剪纸既有我国北方剪纸特点的传统满族剪纸,又有松花江流域移民文化特色;既继承传统技法,又力求融入现代艺术元素。作品以大气、洗练、夸张、又极具装饰性见长,在全国风格独特。
  
  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吉林市于2004年11月创办了东北第一个市级剪纸艺术中心,这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大举措。几年来,按照“专家带动,骨干培养,抓好普及,形成品牌”的要求,在有关部门及吉林剪纸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培训、创作、交流、展览、理论研讨、联谊等活动,吉林剪纸已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绩斐然。
  
  几年来,吉林市组织剪纸艺术家潜心创作大量剪纸作品,其中有“吉祥剪纸”、“民俗剪纸”、“吉林风光剪纸”、“新道德、新风尚剪纸”等3000多种,2万多幅。仅张春颖就创作了“吉林民间历史故事剪纸”、“吉祥娃娃剪纸”、“风光剪纸”、“十二生肖剪纸”近千种。陈国璋的“民俗剪纸”、“生肖剪纸”,聂明明的“冰雪剪纸”、“人物剪纸”等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
  
  为宣传吉林,展示新成果,交流创作经验,几年来吉林市的剪纸作者先后参加了在北京、杭州、呼和浩特、沈阳、香港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剪纸赛事,共获奖86个,其中特别奖1个,金剪刀奖2个,金奖18个。张春颖被授予“全国十把金剪刀”称号并连续两次获全国剪纸最高奖“金剪刀奖”。张春颖的金奖作品《大院的女人》、后起之秀聂明明的金奖作品《参娃》分别刊登在2007年8月和12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一批剪纸精品被各地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大量作品被收入各地出版的剪纸作品集中。
  
  吉林市剪纸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自2005年起吉林市连续4年举办了剪纸艺术展,并被列入吉林市“三节”活动。展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及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客人,作品被他们广泛收藏。2007年8月,以吉林市剪纸作品为主体的“吉林省剪纸艺术展”在日本宫城市举办。2008年6月,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领衔主演的歌剧《木兰诗篇》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时,吉林市剪纸作品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奥地利客人。张春颖等还应邀先后赴香港、澳门、日本作现场表演,受到热烈欢迎。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吉林市剪纸艺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将吉林剪纸打造成吉林市又一文化品牌的设想已成为现实。



( 责任编辑:宣芮楠 )
江城节约网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