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乾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乾安
  地方资讯
提升技能惠民生 稳岗就业促发展
乾安县税务局开展税收宣传活动
牢记疫情防风险 文明祭扫筑平安
我县召开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
喜报送家门 崇军暖人心
大遐畜牧场南分分场:解放思想谋发
重阳敬老日 孝道代代传
乾安县举办第七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
 
  节约行动
乾安县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联耕联种”整合资源节本增效
我县节水增粮行动进入攻坚阶段
管理把式 节能本事
乾安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乾安供电:严把春节节约廉洁关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名胜佳景    
中国乾安泥林博物馆简介
时间:2015-10-28  来源:中国乾安泥林网站  

  中国乾安泥林博物馆始建於2001年5月18日,2002年5月1日完工。占地面积为3520平方米,东西宽40米,南北长88米,取民间四平八稳之意。
  
  门前两尊石兽,左为披毛犀,右为猛犸象,这两种二万年前的食草类动物就生存在大布苏狼牙坝一带。我们面前摆放的这两尊,由于受到石料和运输等条件的制约,比二万年前的披毛犀要小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尊猛犸象的牙齿,实际上有5米长左右,是向下弯曲,又折向外,最后往里抱,也就是说左右对等的,不可以交换的。
  
  从这两尊石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夸张的长毛。实际上它们毛长在50公分左右。是为适应北方这寒冷的气候。
  
  我们选择这两种动物做为吉祥物镇守博物馆大门,一是它们就是二万年生存这里的动物。二是面对眼前的盐碱土地,让我想一想,这样庞大的食草动物一天要吃多少草,这里的水草又是多么的肥美。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现在请大家注意我们脚下的台阶。查一下,是7步,为什么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九是最大的奇数,我们称帝王为九五之尊,在北京等地的皇宫里,台阶都是以九为基数的。我们选了7,是说我们是省级的自然保护区。
  
  前面这个大影壁,也称之为照壁。在云南,这种照壁大多放在大门外,一作屏障的墙壁。在中原一带,放在院内,也是做屏障用。但在中国古代,是壁塑艺术的一种。邓椿《画继》中说:惠之塑山水壁,郭熙见之,又出新意,遂令圬者用泥掌以涂之。目前中原一带的壁照上贴陶瓷烧制的吉祥图。还有中国著名的九龙壁,都是这种壁照。
  
  我们这里壁照上的字是“中国乾安泥林博物馆”是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的手书。
  
  我们这座壁照高4米宽8米。壁照的后面为公德碑。记录那些为保护区建设捐资出力的有识之士。公德碑,有德者居之,这就是我们立此碑的目的。
  
  曲径通幽旖旎幻境疑无路,
  
  峰回路转楼台亭榭又一村。
  
  这是作家赵显和为博物馆题写的对联。
  
  博物馆前厅除设一文学艺术展室外,另有几个房间是为作家,摄影家,科学家准备的创作科研基地。依靠科学,是自然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关键。也是我们博物馆的宗旨。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博物馆的长廊。总长100米,由36根柱子支撑。在这里如大家对数字感性趣,可以看出,每面有九根柱子空,在这里用上九,是因为我们这个馆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泥林博物馆,馆藏文物也是国家级的文物。36根方柱,表示三十六天罡。是三十六天罡支起这一片天地。
  
  这座月亮门,因正对着东方,所以起名为晨曦门,门上对联是:
  
  天天拥抱东方红
  
  事事顺达乾安人
  
  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乾安人美好的愿望。不求富贵,只求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不求闻达於世,只求事事顺利便心满意足了。这是乾安古朴民风所至。也是乾安人的做人做事的标准。
  
  现在我们来到博物馆的第一展厅,披毛犀展厅。
  
  从两万年时空隧道缓缓走来
  
  展夫妻相爱在今朝款款风采
  
  通过作家赵显和生动的描述,我们对披毛犀便可了解一二了。
  
  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国宝级的文物——披毛犀古化石。
  
  披毛犀为第四纪主要食草动物。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晚近的一个纪,也是时间最短的一个纪,大约160——200万年。
  
  我们这两具披毛犀,据东北师范大学炭化实验室检测,距今20520年,按1950算,正负误差是460年。也就是说,去掉误差,还在2万年以上。
  
  这两具披毛犀,是一对夫妻披毛犀,那哪个是雌?哪个是雄?就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一会儿我们再讲。
  
  这两具披毛犀,出土在泥林的北泉沟的西岸。是当地羊倌无意中发现的,但由于泥林古化石极丰富,没人把这当回事。2000年夏,吉林大学教授,刘翰到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在闲谈中听到了这块有古化石,便前去观看。后来经过一周的整理,共有十八骨化石,而发现埋藏化石的面积还不足一百平方米。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屋子大。在这么小的面积,仅披毛犀不完整的化石就有十九具之多。
  
  如此多的古化石聚在一处,无疑是最让科学家感性趣的事。特别是在化石出土的过程中,如果是人类的行为,那么二万年前的人类在这里出现,无疑在史学界将会是一个轰动。因为在我们这发现最早的人类是青铜器时期的古墓群,这样就将人类在这一带生存时间推长了一万五千多年。这一切都有待于科学家去进一步探讨。因为从古生物学上看,无疑,在第三纪晚期已经存在着人类。第四纪人类是由于类人猿脑髓的进一步发展演化产生的。而我们大布苏人是个什么样呢?这还是个迷。
  
  我们下面看到的化石,都是披毛犀化石。这是披毛犀的环锥,脑后第一节。这是披毛犀的膝盖骨。从这可以看出有十七块,加上装架的两块。总计有十九头披毛犀。
  
  现在,我们回到这对雌雄披毛犀这,看他的区别在那?第一,大多数人说从盆骨可以看出,而盆骨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否则看不清。而真正能一目了然的,是看头,看鼻隔。雄的是通的,雌的是封死的。这是从法文和前苏联的资料上得到的。
  
  



( 责任编辑: )
松原节约网   扶余市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浪费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孩子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吉林省低碳经济网   节约方法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