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油田用上电钻机实现替代新突破 “以前,我们作业都用柴油发电机;现在实现‘油改电’了,不仅节能环保,成本也下降了一大块儿。”5月23日,看着正在运转的电动钻机设备,大庆钻探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回访的松原供电公司员工说。 松原地处吉林中西部,地下石油资源丰富,当地与石油产业有关的各类企业也很多。其中,松原市乾安县长城石油和大庆钻探公司的油气开采工程,因属临时性开采工程,多数工程作业地点偏僻,附近没有电源点,只得使用柴油机发电。这样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污染排放量大。 国网吉林电力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地方政府、石油开采企业沟通,上门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施工现场设备及附近的电源情况进行详细勘查,推动油田钻井“油改电”。国网吉林电力还成立“油改电”工程领导小组,全过程跟踪服务,优化供电方案,指导客户科学施工,为实施电能替代创造有利环境。供电员工还为油田开辟绿色通道,缩短临时用电办理时长,保障油田钻井及时供电。 油田钻井“油改电”,实现了国网吉林电力替代领域的新突破。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节省燃油约120万升,替代电量491万度,得到客户的肯定。 村民灌溉“油改电”一年节省百万元 “我家有2.6公顷耕地,多亏去年用上了电机井灌溉,比往年用柴油机省了4000多块钱,玉米产量也增加了不少。”4月17日,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凤城村村民方正华见到前来巡视设备的供电员工说。 2014年,凤城村“油改电”项目作为吉林省“油改电”试点取得成功,参加试点的村民人均增收2500多元。 凤城村有“十年九旱”之说。过去,村民普遍通过柴油机井灌溉,成本高、效率低。为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14年,白城供电公司主动同当地发改委、能源办调研协商,积极推动“油改电”,由供电公司、能源办、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对凤城村电网进行增容改造。 白城供电公司还制定了“油改电”实施方案,派技术人员提前进村开展宣传推动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去年春季,供电员工加班加点施工,在春耕前安装完变压器台架17个,架设10千伏线路7.13公里,为全村新增电机井46眼,覆盖耕地276公顷。 改成电机井后,凤城村每公顷耕地灌溉一次仅需一天,每年每公顷地灌溉只需花费90元。按凤城村655公顷耕地、较干旱的年头灌溉6次计算,一年仅灌溉费用就能节省100多万元。今后,国网吉林电力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从“油改电”工程中受益。 居民安装电采暖室内温度随意调 “俺们天天忙着做熟食,真没时间烧暖气。晚上回家一打开电地热,屋子很快就会热起来。现在,早晨和晚上还有点冷,集中供暖的房子都停暖了,可我家想调到多少度都行,很方便!”4月17日,公主岭市熟食店经营者梁志成高兴地向邻居介绍“电采暖”的好处。他还说,采暖期的电费与当地集中供暖费用基本持平,却带来更多的方便。 如何让居民改变观念,在消费终端使用电能? 在城镇,国网吉林电力重点在热电联产和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的新型城镇、城乡接合部等地区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到学校、商场、酒店、工厂等人员聚居区,向客户详细讲解。在加大电能替代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国网吉林电力根据区域需求,因地制宜,将公主岭市打造成清洁能源替代示范区。 公主岭市地处长春市与四平市中间,交通发达、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部分留守农民依靠地域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济,成为农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以往,费时、费力又不环保的烧煤烧柴取暖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地村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国网吉林电力通过市场调研得知情况后,协助当地供电公司积极推广电采暖,使之逐渐进入农村居民的视线。国网吉林电力锁定电能替代中的重点推广目标,对供区内办公楼、学校、商店、车间、商业客户等进行电采暖推介,抢抓时机,为客户快速办理电采暖开通绿色通道。 看到梁志成一家得到了实惠,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选择这种环保的采暖方式。目前,公主岭市已有3个乡镇政府、42个企事业单位、1100多户农民使用电采暖,每年可节约燃煤3000多吨。(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