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乾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乾安
  地方资讯
提升技能惠民生 稳岗就业促发展
乾安县税务局开展税收宣传活动
牢记疫情防风险 文明祭扫筑平安
我县召开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
喜报送家门 崇军暖人心
大遐畜牧场南分分场:解放思想谋发
重阳敬老日 孝道代代传
乾安县举办第七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
 
  节约行动
乾安县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联耕联种”整合资源节本增效
我县节水增粮行动进入攻坚阶段
管理把式 节能本事
乾安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乾安供电:严把春节节约廉洁关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名人    
乾安第一家皮影——刘忠新一家
时间:2016-2-4  来源:猎城网  
  1927年以前,刘忠新一家皮影就巡回演唱于科尔沁草原的深处。
  
  刘忠新这家皮影班子,是以刘家影匠为主,邀有江湖影匠参加而组合的。他们坐着大马车,拉着影箱子、道具等经常深入农村演出。在村中,露天搭起影台子,夜晚掌上灯,拉开影窗子,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开箱唱戏。演唱的影匠都是男人,伴奏的乐器以四弦胡琴为主,还有二胡、锣、鼓、板、喇叭等,乐器匠自己边唱边伴奏,演唱时在影箱窗子里有专人负责拿上影下影。唱腔称为影调,有用假嗓唱的花旦,也有放粗嗓唱的老生、黑头,生动活泼,听起来津津有味。
  
  影匠大多是当地的民间艺人,也有来自农村的、江湖的艺人。他们虽萍水相逢,为了糊口谋生,同台献艺,亲如弟兄。据刘家影箱子资料记载:“皮影是农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有说有唱,影人用驴皮镂刻而成,有立体感,还有彩绘艺术。”历史资料《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影戏借灯取影,哀怨异常,老妪听之多能下泪。”皮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憎密切相关。如资料《都成记胜>载:“其话本与讲史书颇同。大抵真假相伴,心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世俗于眼戏也。”
  
  刘忠新这家影匠发扬了古代传统艺术,同时吸取了江湖影匠演唱艺术中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具有刘家影匠独特风格的影戏,也是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唱腔优美动听,带有浓厚的乡土味。唱词朴素流畅、通俗易懂,既口语化,又富有风趣,唱起来十分感人。
  
  刘忠新这家皮影扎根在农村群众之中,在农村演唱时,按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演唱,风趣幽默,影人子也要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颇有吸引力,使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古人对皮影戏早有评价,在明朝《西湖游览志全>引瞿佑《看灯诗>中写到:
  
  南瓦新开影戏场,
  
  堂明灯烛照兴亡;
  
  看看弄到乌江渡,
  
  犹把英雄说霸王。
  
  在明清时期,皮影极为盛行,到处演唱。表演形式在《清稷娄钞>中也有详述:“演时夜设帐,张灯烛,其唱曲道白,则皆人为之也,而亦乐器佐之”。
  
  刘家影箱子的影匠们在唱功上技艺高超,风格独特,尤其在“精彩之处”、“节骨眼处”更能唱出画龙点睛之妙。旦角唱得美,丑角唱得粗犷雄浑;小生唱得豪迈、奔放;老生唱得深沉稳重、声音宏亮,唱腔是有板有眼,唱词工整押韵。
  
  刘忠新这家皮影从日暮黄昏一直唱到夜半露水湿衣衫。台上的影匠唱得劲头实足,台下的观众看得入了神。尤其听到刘忠新唱的黑头,观众无不拍手叫好。夜已过半,观众仍不叫煞台,在座的观众谁也不走,大家一起使劲鼓掌并异口同声说:“正唱在节骨眼上,我们的心还悬着呢……”观众、影匠和影戏中的人物感情交织在一起了。影匠深知观众的心情,不好推辞,于是,继续敲锣打鼓又唱起来。有时一直唱到鸡鸣天拂晓,才煞台。
  
  水有源、树有根。刘忠新一家唱皮影是祖传世家。他叔叔刘永发是一个江湖艺人,吃张口饭的。在清朝同治年间(1804年),刘永发背着布褡子,里面装着鼓板、酒瓶子,流动于江湖演唱东北大鼓和皮影戏。刘忠新的师傅就是他叔叔刘永发。
  
  1889年(光绪十五年),刘忠新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大屯。童年时就喜好说唱,唱民歌、编顺口溜、快板是他的拿手好戏,小朋友们都喜欢听他讲神话、童话、三国、水浒、杨家将、岳飞等故事。有一回,给地主放猪的小猪倌光顾听他讲故事,忘了看猪,结果跑丢了一只小猪崽。刘忠新和小猪倌都被地主王大财打了一顿板子。
  
  刘忠新从少年时就显示出他的说唱才华。同时,又受到叔叔刘永发的熏陶,他决心要像叔叔那样跑江湖,去见见大世面。
  
  1904年,刘忠新因学唱东北大鼓、皮影,被父母大骂了一顿,还挨了几巴掌。说他成天唱唱咧咧的像个要饭花子。刘忠新打定主意,不听父母劝阻,毅然决然地要吃张口饭。刘忠新找叔叔刘永发去说服了父母。从此,他便跟着叔叔学唱东北大鼓和皮影调。一年四季,他们叔侄走南闯北,风风雨雨,迂回在海城县、鞍山、辽阳、铁岭、大石桥、新民等地演唱东北大鼓和皮影。刘忠新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终于成了名符其实的东北大鼓、皮影的演唱者。
  
  随着岁月的流逝,青年影匠刘忠新的演唱技艺已愈加成熟。他和叔叔积攒了些钱,买了皮影箱子(包括影卷书、乐器、布围子等道具)自己接刻影人子,成了独立的刘家影箱子,从此,刘家影箱子出了名,各地的影匠都奔了来,这样刘家影箱子就逐渐地兴隆起来了。
  
  1910年,刘家影箱子在海城大屯、鞍山小岑子一带唱红后,又唱到吉林、江东、永吉、九台、黑龙江省巴彦县等地。刘家影箱子兴旺发达,名声大振,深受群众爱戴和赞扬。此时此刻刘忠新的父亲刘永顺也不反对儿子唱皮影了。秋后影箱子往桌,钱粮进家,刘永顺兴致勃勃。同意刘忠新的弟弟刘忠有、刘忠文、刘忠武也跟着影箱子学唱皮影。他们很快都成了皮影演唱者。
  
  1915年,刘永发见侄儿刘忠新自己能支撑影箱子了,又有兄弟配合,再邀请几位影匠就够角了。决定把影箱交给刘忠新四兄弟,自己留在吉林市继续演唱东北大鼓。
  
  1920年,刘忠新领着弟弟们从海城县迁移到长岭县沙杠申家窝铺,在农村开荒种田,农闲时继续从事演唱皮影这一行。
  
  同年,刘忠新和影匠宫贵臣、刘伯山磕头拜了把兄弟。一年四季里,他们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从此,他们的皮影唱遍了长岭、前郭、开通、农、大安、安广、乾安等地,他们走村串户,根植群众之中,刘家影箱子名气大了,刘忠新大影匠的名字更是童叟皆知。
  
  唱皮影的时间,一般是每年农村夏锄结束时。由村长或屯长负责找影箱子唱一台影,每台唱三、五天。影卷内容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白蛇传>、《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最常见的影卷有《五丰会>、《铁树开花>、《杨文广征南>、《全家福>、《岳飞扫北>等。
  
  1927年(民国16年),刘家四兄弟迁入乾安县西门外居住。开荒种地,并开办了刘家大车店,可刘忠新大影匠的名子仍是四方知晓,还是扔不了唱皮影的老营生。农闲时,仍然结交江湖艺人,在乾安农村继续演唱皮影。
  
  刘家影箱子是乾安最早的第一家皮影。他们一台接一台地从乾安唱到开通、大安、长岭、前郭等地。同时在乾安唱皮影的影匠还有刘忠新的磕头弟兄周喜山、阎春、刘伯山、赵国喜、李焕文等人。他们远不如刘家影匠的名气大、威望高。冬闲时,刘忠新还在乾安县城里开办了影园子,演唱了一段时间,也深得城里人的欢迎。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沦陷了,这时又成立了伪满洲国。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家兄弟和磕头弟兄江湖影匠周喜山、阎春、李焕文等人组织起了皮影班子。仍在农闲时唱皮影。他们演唱《岳飞扫北>、《杨文广征南>、《杨家将>、《铁树开花>等影目。歌颂那些忠心报国的民族英雄,鞭鞑那些无耻的卖国奸臣,唤醒民众抗日救国。汉奸们察觉后,一度查封,不允许演唱岳飞抗金兵的故事。刘忠新巧妙地对付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农村的老百姓也纷纷抗议,坚持要求影匠唱《岳飞扫北>,众怒难违,日本鬼子和汉奸无可奈何。只好由他们唱。刘忠新影匠仗义疏财。他家的大车店对过往的江湖艺人、影匠、唱蹦蹦的、说大鼓书的、打哈拉巴的、要饭的都不要住店钱。吃饭也不要饭钱。
  
  1945年8月15日,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了,东北人民得到了解放。皮影艺人也获得了新生。此时,刘忠新四兄弟都已年过半百了,可是他们老当益壮,又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刘家影箱子又在乾安农村演唱了,更加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1949年I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制定了文艺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刘家影箱子也不断发展壮大。除老影匠周喜山、阎春、李焕文外,还充实了骨干影匠,吸收了年轻艺人,如朱长春、王明星、张凤阁,陈生等人。
  
  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他们在影卷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影目艺术。做到“健康、继承、借创新、发展”。
  
  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乾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打倒了地主,穷人翻了身。城乡焕然一新,欣欣向荣。有些庄稼院小伙在田地里也唱起了皮影调:
  
  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1950到1956年,刘家影箱子除演唱传统影目外,同时演唱数来宝、小快板、绕口令、打油诗等。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农业合作化、《宪法>、《婚姻法>等,让观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每年秋后扣箱子(因秋收忙、天气渐凉,不能在露天演,停唱回家叫扣箱),刘家影箱子回到乾安,又领着江湖演匠在西门外搭起影台子,给家乡群众大唱三天,外邀的江湖影匠都吃住在刘家,不向群众要一文钱,只是娱乐。
  
  1956年盛夏,刘忠新影匠领着江湖影匠在农村演唱时,病倒在影台上,群众含泪把他送回家,不到两天,便不幸病逝。天地长在,人有名存。刘忠新影匠的名字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广大观众的心中。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松原节约网   扶余市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浪费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孩子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吉林省低碳经济网   节约方法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