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安县市场监管局诚北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集贸市场上销售的元宵进行检查。栗世民/摄影

诚北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一边对集贸市场上销售的东北冻货进行检查,一边探讨对此类商品如何监管。栗世民/摄影

在一家超市内,执法人员针对散装食品二次分包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标注与超市负责人进行交流。
栗世民/摄影

在一家食杂店内,执法人员利用电子追溯终端对食品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查验。栗世民/摄影
2月17日元宵节前夕,笔者跟随吉林省乾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诚北路市场监管所检查组执法人员,对辖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粮油专营店等重点场所进行了检查,用相机记录了他们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的身影。 “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点小面多,监管困难,历来属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灾区。”诚北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赵军和林庆辉说。在他们眼里,“三小”是基层市场监管所监管的重点。“监管不到就容易出问题,但电子追溯终端帮了大忙。”林庆辉介绍。 据了解,吉林省设计研发了电子追溯专用终端和配套软件,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消费者通过设置在超市的终端扫码机扫描一下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商品品种、产地、批号等信息就能查到,也能追溯到食品在养殖或种植、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信息。 可追溯意味着可管控,对消费者而言,既有利于对所购买食品进行追根溯源,也方便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查询和维权。 “一旦有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终端通过监管系统一键锁定,系统内所有销售这个批次的相应产品就没有办法销售,同时会给经营者提示警告,要求他们立即下架封存。”赵军说。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