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3-19 来源:松原日报 作者:李学初 |
备春耕在即,镇里的农民们准备得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镇里协调的?日前,乾安县所字镇党委书记于振军又一次来到了前入村农业大户张玉才家,他想和乡亲们聊一聊备春耕生产情况。 坐在张玉才家的炕上,于振军和张玉才、陈艳军、陈兴军等十多位农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唠了起来:“老张,2015年你收入不错呀,听说挣了100多万元,真羡慕你啊!2016年想种多少地,都种啥?” “于书记,我家的情况你最了解了,2015年挣得百元钞票摞起来将近有我个头高了。”张玉才笑着说,“2015年种地没钱,是镇党委帮助我解决的贷款,有了种地的资本,才能挣上大钱。2016年正月初五我出去考察了一圈,想再大干一年!我准备种60公顷地,大多是经济作物,主要还是洋葱,毕竟去年挣着了。”张玉才2015年种洋葱10公顷,纯挣75万元;加上种植西瓜、玉米、美葵,总计收入100多万元,如何增收他心里最有谱。 所字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如何带领农民持续增收?2012年新一届所字镇党委在分析调研后,认为本地发展经济作物有优势,一是国家的惠农大礼包越来越大,这是天时;二是本镇耕地特别适合种植洋葱等经济作物,这是地利;三是全镇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同欲,这是人合。 说干就干,必须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增收方式,这是必由之路,也是唯一出路。农民暂时不认可怎么办?镇党委提出,镇村干部和耕种大户先转变,引领农民一起致富。去外地学习种植经验,寻找销路,使大家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2012年以来,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80公顷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2800公顷。今年,全镇瓜菜种植面积达3500公顷,洋葱种植面积达600公顷,小毛葱种植面积有200公顷,辣椒种植面积有200公顷。 于振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土地一经流转,每公顷平均涨价3000元,农民最低增收600万元;农户打工增收2500万元;种植结构调整后,较原来增收1.3亿元;还有随之而来的物流收入、餐饮收入、配套服务收入,非常可观。 听农民们都说要大干一场,于振军很兴奋。“我们要继续加强服务,引领农民增收。目前已经启动了原产地标识认证工作,打造‘洋葱之乡’。”于振军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