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3-20 来源:松原日报 作者:程辉 |
乾安县实行“联耕联种”整合资源节本增效
最近,走在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的中心大街上,张老汉打着手势对我们说:“这几年,我儿子两口子都在沈阳打工,老伴儿身体又不好,种地成了大难题,眼瞅着家里的地白瞎了,我心里很着急。后来,金英敏主动来我们家做思想工作,研究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个大问题,我们家的土地就交给他种了。自从实行了‘联耕联种’的生产方式,让我们老年人种地不愁了,收入提高了,家里人乐呵了!” 走进金英敏家的大院里,我们见他正在与几位农民研究引进优良玉米品种的问题。金英敏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村实行‘联耕联种’写了进去,并倡导今后要进行推广,我感到这几年我们干得对路子,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能力低、土地资源浪费、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增收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金英敏不会忘记,三年前,他和周围农户一样,都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农业生产效益不高;而且大型农机具不能使用,先进农业生产新技术难以推广。特别是他在参加山东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场会时,看到了原来的一块块“条条地”变成了成方的“大块田”,大型农机具跑来跑去十分方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些农业生产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庄稼长势特别好,农民经济收入成倍提高。金英敏心想,如果自己家田地和邻居家田地连接起来,不也是同样能够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吗? 金英敏是我省农村科普带头人、我市著名的种粮大户、优秀村干部。为了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他主动找到亲戚、朋友研究怎样种好地,动员大家把几十块相邻的耕地联合经营。2013年春天,大型农业机械开进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播种,在父字村东部的300多公顷地一天半时间就播完了,乡亲们看到农业生产效率这么高都赞不绝口。大型农业机械耕田翻土深,秸秆还田率高、肥料足,从几年来农业生产情况看,金英敏种植的玉米作物长势特别好,比一般村民们种植的地块增产很多,基本成了“吨粮田”。特别是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抗旱节水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十年九旱”的问题。现在,金英敏经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抗旱节水农业350公顷,已经实现了膜下滴灌或地上喷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抗旱方式,以“井旁经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了农业生产跨越式发展。 金英敏说,实行“联耕联种”这种生产方式已经三年,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喝彩——“增面积,降成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生效益”。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耕地归方后一般要推广水肥一体化先进生产技术,它与漫灌效益相比,节本增效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省种:生产方式改变后,一般可以实行精量播种,亩可节约资金50元。节水:滴灌种植玉米较漫灌亩节水150—200立方,每公顷可节省机井费50元左右。减肥:膜下滴灌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亩可节约肥料成本25—30元。省药:膜下滴灌种植玉米,一方面覆膜可以有效抑制杂草,同时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另一方面滴灌可以降低田间温度,减少田间病虫害,一般情况下只需在播种时喷施一遍除草剂即可,亩可以节约农药成本5—10元。省工:膜下滴灌减少灌溉、拔草、施肥等劳动用工,一系列生产环节完毕,亩可以节省生产费用268元。增产:膜下滴灌较漫灌亩可以增产玉米100—150公斤(14%含水量),亩可以节支增收481.5—601.5元。增效:去掉设备折旧费用100元/年(设备以10年计算折旧,滴灌管以2年计算折旧),水肥一体化较漫灌年可纯增收益381.5—501.5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实行“联耕联种”的生产方式看似比较简单,但它却是农村土地经营由“散”到“统”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稳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业发展的宏观理论说,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节本增效,必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次新飞跃。金英敏说,开弓没有回头箭,2016年,他们要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引下,有效发挥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动员更多农民实行“联耕联种”,培育农业种植大户,组建家庭农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树立大农业发展意识,让广大农民从小生产的模式中走出来,研究农业市场经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积极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再上新台阶。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