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乾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乾安
  地方资讯
提升技能惠民生 稳岗就业促发展
乾安县税务局开展税收宣传活动
牢记疫情防风险 文明祭扫筑平安
我县召开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
喜报送家门 崇军暖人心
大遐畜牧场南分分场:解放思想谋发
重阳敬老日 孝道代代传
乾安县举办第七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
 
  节约行动
乾安县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联耕联种”整合资源节本增效
我县节水增粮行动进入攻坚阶段
管理把式 节能本事
乾安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乾安供电:严把春节节约廉洁关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浪费曝光    
这么多“城市病”是多大的浪费?
时间:2016-4-11  来源:新浪新闻  

  在河南,一些城市的规划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县,县城规划却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严重脱离地方发展实际;一些中小城市、县城热衷于建设高楼大厦,不仅破坏了城市特色,而且增加了建安成本、消防成本和物业运行成本;一些城市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中一味强调就地平衡,违反强制性规范,进行高强度、高容积率开发,不但没有改善人居环境,而且产生新的“城市病”。

  在河南,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重外延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开发轻配套,楼房越盖越高,城市越建越大,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城市发展需要,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大气污染、垃圾围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呈蔓延加剧态势,在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河南省有的城市持续“榜上有名”;有的城市大拆大建,建筑和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三至五年就被拆除,道路反复开挖,群众意见很大。

  笔者有幸在省会郑州生活奔波多年,就耳目所及,除了深受交通拥堵、马路拉链之苦,还看到了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就地平衡之弊,一些位于城中心的城中村由于早已没有了集体土地这块自留地,就不得不高强度、高容积率开发,透光透气的房屋变得奇货可居。看着这些少光缺气的建筑,让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如果常年住在里面,会有怎样的“风水”让你春光满园春意盎然?再一个切身感受是,因为省政府东迁,老行政区呼呼啦啦冒出了数百栋高楼,遗憾的是,没见一所新建学校,真不知道未来这些小区的孩子如何顺利入学?郑州铁路局所属的地块也在迅速开发,高楼林立,也是不见新建学校,我很是奇怪,这样的规划,仅此一点,谈何“科学”二字?

  “城市病”也是“规划病”,“规划病”又是什么呢?河南省委书记倒是没有避讳,他说“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理念陈旧落后,规划指导思想有偏差,规划方法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也有各类规划之间相互掣肘、互不衔接的体制问题。”在笔者看来,规划中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脱离实际最为遭人诟病,在今后一段时期,这种“毛病”也最为难改,最该十分警惕。

  时隔37年,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解决“城市病”的一个关键就是做好城市规划。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要求,要创新城市规划方法,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广泛征求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和广大市民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公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说易行难,贵在落实。规划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26年了,一方面,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又集中涌现出了目不暇给的“城市病”,给人的切肤之痛就是,这么打造的GDP,谁说不是巨大的浪费呢?面对那些生米已成熟米饭的所谓“规划”,我们真是欲哭无泪,恨得咬牙切齿。

  笔者研究教育多年,自以为知冷知热。这里撇开摊大饼的规划不说,单就寸土寸金的旧城和城中村改造而言,如果要诊治“城市病”,有个现象可供参考,那就是看看这里的学校够不够、教育资源多不多,看看“择校”疯狂不疯狂。有时候,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那么几所学校,无论再均衡再交流师资,也难解大班额之困,市民的受教育痛苦指数也再难降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市病”积弊颇深。也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后,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要先地下、后地上,从城市管网设施这些最贴近百姓冷暖的基础工作抓起,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综合管廊实施,解决逢雨必涝、马路拉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的“生命线”。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松原节约网   扶余市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浪费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孩子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吉林省低碳经济网   节约方法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